【聚集“十四五”港城新答卷】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回顾5年历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秦皇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秦皇岛力量。


秦皇岛日报今起开设《聚焦“十四五” 港城新答卷》专栏,全景记录秦皇岛“十四五”的奋进足迹,展示秦皇岛5年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激励全市上下蓄势发力,奋进“十五五”。


敬请关注。



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三代核电CAP1000蒸汽发生器标志着我国已完全具备三代核电CAP系列蒸汽发生器批量化制造能力。记者 李铎 摄


近日,在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提钒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封顶作业和钢结构焊接。目前项目已进入尾声冲刺阶段,两条90米长、3.4米直径的回转窑基本安装完毕,冷却窑、玻璃钢罐、球磨机已经安装就位,部分设备开始单体调试,三电系统开始进场安装。项目投产后,将年产五氧化二钒1.1万吨左右,年产值约10亿元,年可处理废渣近20万吨。


“十四五”以来,我市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主导产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锚定实体经济主战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工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7.7%,经济贡献率达42.2%。


10月3日,装备山桥道岔的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建成通车,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到边境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5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19分钟。中铁山桥负责为匈塞铁路设计制造铁路道岔,公司科研攻关、科学设计,由传统的“制造商”转变为“制造+服务商”,为业主提供了系统集成服务和最佳解决方案,为铁路建设贡献了山桥力量。


“十四五”期间,我市装备制造实力增强。能源装备方面,哈电通用HA级重型燃机成功下线,实现我国重型燃机里程碑式突破;“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及高温气冷堆蒸发器(全球最高安全水平)代表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交通装备方面,中铁山桥作为“中国钢桥的摇篮、铁路道岔的故乡”,累计建造桥梁超3200座、道岔40余万组;山船重工稳居全国修船能力前十,是北方重要修造船基地。汽车零部件方面,中信戴卡蝉联全球铝车轮销量第一,荣膺行业首家“灯塔工厂”,铝合金轮毂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超25%,有力助推京津冀汽车产业链全球化。


“十四五”期间,我市新兴产业势头良好。新能源产业链加速延伸,北方首个具备20MW+生产能力的润丰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厂竣工验收,逐步打造成为大国重器生产基地;中船(秦皇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突破26MW级风电齿轮箱(抗12级台风)及深海1000米耐压升降齿轮箱技术,填补国内深远海装备空白。电子信息集群效应显著,海湾安全技术是国内火灾探测报警及灭火系统主要供应商;宏启胜精密电子拥有5G智能手机电池控制芯片主板生产线。我市已成为全省重要信息产业基地、重要集成电路元器件基地,全国最大消防报警产品生产基地,消防电子产业占据全国40%以上市场份额。产业链深度拓展,北京峰璟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秦实施的10GWh锂电池项目有效延伸拓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金炭储能建成全省首个高端数智化零碳储能工厂。


成果转化渠道通畅。我市积极对接京津高校院所及企业资源,支持龙头企业与中科院、工程院等开展科技创新。成功推动北京化工大学“生物乙醇分离用膜制备”等高价值成果在秦转化,北京化工大学环渤海研究院建设稳步推进,获批省级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组织40余家企业创新项目亮相北京科博会、数博会,促进科技合作。中关村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累计孵化企业302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不断畅通“京津研发、秦皇岛转化”通道,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77%,转化成果440项。


科技企业成长迅速。我市前瞻培育新质生产力,科学制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首批重点培育25个优势项目,精准赋能企业发展。泰和安等4家企业获评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2024年,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共918家,同比增长7.87%,享受政策金额30.25亿元,同比增长4.22%。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79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3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9%,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0.99亿元。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