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加出新天地


——杂技小道具撬动大市场  





  9月21日,吴桥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明展示用于杂技演出的空竹。河北日报记者 张 昊摄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孩子们,耍起来!”9月21日下午,一段清脆的锣歌过后,吴桥县于集镇于东村一个杂技小院里热闹起来,小演员董嘉辰轻盈地踏上悬空的钢丝绳,步履稳健,动作流畅,一连串精彩表演让其他演员连连称赞。 


  “把式,把式,全凭家什,孩子用的这款钢丝绳支架,采用独特扣件设计,彻底摆脱地锚束缚,搭建拆卸十分简便。表演时,演员能自由移动、灵活调整角度,极大提升表演流畅度与观赏性。”杂技小院主人、吴桥县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于永玉说,杂技魔术道具和杂技表演密不可分,道具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节目的表演,甚至关系演员生命安全。很多节目尤其是魔术节目,掌握了其节目的道具制作,几乎就掌握了整个节目的全部,可以说杂技道具是杂技的第二生命。 


  正是意识到道具的关键作用,于永玉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指导学生亲手制作杂技道具。在杂技文化小院室内置物架上,拉洋片、驯白鼠、二鬼摔跤、十样杂耍等数十种杂技戏法道具琳琅满目,说起每一件道具的原理与功用,于永玉如数家珍,兴致盎然。 


  “一个大木箱,围坐三四人,透过小窗看画景,乐趣无穷——这就是被称为‘街头土电影’的拉洋片。”于永玉指着一个木箱说,可别小看这个箱子,制作起来颇费工夫,手绘画片、打造木箱、设计机关,每一步都得手工完成。尤其是机关调试,若不到位,画片切换时便会卡顿。他说,仅一个这样的木箱,每年就要制作20多个,单价6000元至12000元,订单远至内蒙古、浙江、四川、广西等地。前不久,他还为北京客户赶制了4个。 


  “外国朋友很喜欢咱们中国舞狮,刚刚一名马来西亚的客户花9000多元订了一对儿。”来到吴桥县城里的吴桥优艺演艺器材设备中心,是另一番忙碌景象,负责人尤洪国和工人们正用竹篾扎制北狮的头骨架。拿起一个成品狮头,额头圆润、毛发鲜亮,轻轻一动机关,眼、耳、鼻随之活动,憨态可掬。 


  “老艺人说,道具用起来顺,舞者才更自信,也能让观众看到狮子的喜怒哀乐。”尤洪国介绍,他们制作舞狮过程中,精益求精,从扎竹架、糊宣纸,到上漆、手绘、装绒球,20多道工序短则半月、长则数月。同时,针对不同表演需求做调整:给孩子舞的小狮子,被缩至1.2米,方便翻滚跳跃;巡游用的狮子,则选用耐磨布料,不易破损。凭着这份匠心,他们的狮子一年能卖出上百个,不少还“舞”到了欧洲、东南亚。 


  在吴桥,既有融教学与制作为一体的杂技小院、工坊,也有大型专业道具生产企业,吴桥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  



  9月21日,吴桥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明展示用于杂技《生命之轮》节目的道具。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想让杂技道具更好地发展,也需要借助科技力量,融入现代技术,目前公司研发制作的杂技道具品类有2000多种,年生产各类道具10多万件套。”吴桥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明介绍,他将机械设计专业知识运用到杂技道具制作中,不断改良传统杂技道具,让其朝着更适于杂技特点和表演形式的方向发展。 


  设计图纸、选料、打磨、刺绣……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精心制作,一只只中幡呈现于眼前。“研发制作中幡杆,经历了4代演变,以5米长的中幡杆为例,最早的竹子材质有20多斤重,后来经历了铝合金、不锈钢,到现在变成碳素杆,只有不到2斤重,还可以伸缩,方便携带。”周文明说,道具重量轻了,演员们表演中加入了翻、转、腾、传、顶等技巧,杂技节目《龙跃神州——中幡》斩获中国杂技金菊奖,并登上春晚舞台。 


  该公司还有很多这样的创新产品。针对车技表演项目,把单车的车条换成锰钢板以增加承重,解决了单车项目难以完成三层高度的问题;针对高椅表演项目,在道具上加设小机关增加稳定性,使得节目突破了10把椅子的高度;针对飞技表演项目,在道具上安装可控无极调速装置,可让演员在空中匀速飞行…… 


  “目前公司已有20多种道具产品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00余种道具产品获得知识产权保护证书。”周文明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近千万元,常年与欧洲、非洲杂技、魔术、马戏演艺集团保持业务往来,这些都坚定了他们深耕这一领域的信心。 


  从杂技大棚、揽架、高空架等大型杂技道具制作,到魔术节目的一根针、一段线,近年来,吴桥县积极推动“杂技+”融合发展,打造了10余家杂技道具制作工坊和10余家杂技文化小院,有较为大型的杂技道具研发、生产企业10余家,生产的道具门类繁多,涵盖吴桥杂技所有项目。“吴桥县逐步形成从道具制作到演艺输出的完整链条,一批批精巧的道具,正带着吴桥杂技的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吴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健介绍,今年吴桥杂技节“回家”举办,其深层意义,远超一场活动,这是一次带火产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擦亮“吴桥杂技”品牌的新机遇。(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韩 莉)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丨“杂技+”,加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