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景县龙华镇围绕“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强化党建引领,创新载体举措,深耕厚植、赋能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组织体系,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村“两室”16处,组织干部能力提升培训3批156人次,不断提升阵地标准和干部履职能力;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分析评估村班子建设和村干部履职情况,调整现任干部岗位,做好村班子人选储备工作,整顿了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名支部书记被评为市级乡村振兴“领头羊”;建立“党员1+N”机制,每名党员联系5户以上的群众,帮富带富,当好信息联络员和致富领路人。


育好头雁队伍,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培养好“土专家”“田秀才”,组织镇村干部到山东烟台、浙江嘉善缪家村等地考察4次,邀请省、市专家开展培训9期,覆盖3000余人;实施后备力量培育工程,定期对年轻党员、积极分子等进行动态评估,吸收了11名热心企业家、党员致富带头人成为后备干部;开展“人才回归创新创业”活动,把优秀人才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培育了程石磊、刘荣国等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8人。


深化监测帮扶,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强化日常走访排查,结合预警信息核查和农户自主申报,及时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6户18人纳入监测;根据监测户风险原因,结合劳动力状况,以开发式帮扶为主,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共落实产业、就业帮扶270户458人;对切实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户,及时履行程序,做到应消尽消,现已稳定消除风险23户65人。


壮大集体经济,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通过托管流转土地1万余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100元,促进村集体收入增长;发展鱼菜共生、烟台矮化苹果栽培等现代农业,带动8个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有效提升产业效益;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带动就业与种植业发展;盘活闲置学校、坑塘等资源,引进新项目,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共同增收。


夯实稳岗就业,凝聚乡村振兴“强磁场”。发挥工业强镇优势,建立“党委+支部+企业”机制,坚持“岗位挖掘和需求摸排”双向发力,推动全镇185家企业吸纳6000余人稳定就业;结合中小企业需求,按照“工作时间零散、工种类别灵活、工资结算灵便”的特点,建立5个集用工、求职、培训、维权于一体的“零工驿站”,帮助200人就业;探索“盘活企业资产+引进适配产业+定向技能培训”模式,打造“致富车间”3个,带动123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