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村南搭了这个大舞台,我每天吃完晚饭就往这儿赶,晚来一会儿都没好位置。以前在家闷着看电视,现在跟老伙计们一起听听歌、唠家常,心里亮堂多了,浑身都是劲儿!”饶阳县留楚镇西崔村村民许玉劝拎着小马扎快步往舞台处走,乐呵呵地念叨着。
9月10日傍晚,夕阳还没完全落下,西崔村村南的西崔大舞台前已挤满像许玉劝这样的观众:台下1500余名观众把舞台围得满满当当,家长牵着孩子穿梭人群,年轻人架起手机调试直播角度,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天……满场都是盼着演出开始的热闹劲儿。
晚上7点整,随着一阵轻快的音乐响起,西崔大舞台演出准时开场。饶阳镇东草芦村货车司机李振揪登场,一曲《恋曲1990》引发台下合唱。“跑货车累了一天,以前累了就躺着刷手机,现在跟大伙儿一起唱两句,疲惫全没了,心里才叫痛快。”李振揪唱完抹了把汗,冲着台下用力挥手,眼里满是畅快。
锣鼓声骤然响起,西崔村62岁村民刘豹操控“金狮”跃上台。作为领狮人,他伴着锣鼓声引领狮子翻转腾跃、甩头摆尾,引得台下观众欢呼不停,孩子们踮脚拍手,手机快门声不断。“咱农村人也能有自己的文化乐子,不比城里差!”刘豹探身互动时,脸上满是自豪,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台下观众跟着鼓掌叫好。
狮子退场后,戏曲《贵妃醉酒》选段紧接着登台。演员郭琴琴唱腔婉转,台下老人跟着轻哼,熟悉的旋律在夜色中飘荡。随后登场的王同岳镇杨君道村村民董志树,一开口就把氛围带向高潮——这位53岁的葡萄种植户,唱了一首歌曲《我的快乐就是想你》,底气十足。“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自从8月6日这个舞台搭建后,我就天天来,乡亲们热情、组织周到,看着大伙儿的笑脸,我这心里也亮堂。”董志树笑着说,现在各村里不少种大棚的乡亲,忙完农活就往这儿来,再也没人说“晚上没事干”,大家都觉得日子充实多了。
随后,湖南湘西土家族人向仁富走上舞台。来饶阳20年、做乐器销售的他,身穿民族服装,背着背篓,唱起了家乡小调《小背篓》,清亮的嗓音里满是温情,台下观众静静聆听。“饶阳的观众特别淳朴热情,我也想把开心快乐带给大家!”向仁富唱完,台下响起阵阵掌声,有人大声喊“再来一首”,他笑着拱手道谢,眼里满是真诚,这份跨越地域的融入,透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舞台旁的直播屏幕上,热闹劲儿也不逊色:“大爷舞狮太厉害了!”“这乡村舞台太有活力了。老人们的状态也太好了!”……直播间里在线人数稳定在400人左右,当晚累计有超2万名网友进入直播间观看。更让人暖心的是,这直播间不只是 “娱乐窗口”,还成了 “互助平台”:村民在现场捡到深州市歌手的驾驶证、身份证,经直播间播报很快找到失主;几天前,留楚镇影林村两位村民演出后回家,遇70多岁迷路大爷——老人赶集走岔路,转到深夜10点多,电车没电。两人询问后借直播连线求助,仅5分钟帮老人联系上家人,直到家人赶来才离开。
舞台边调试设备的陈增恒看着眼前的热闹,也十分欣慰地笑了。这位46岁的西崔村村民,正是舞台的搭建者——从自掏23000元购置设备,到挨家挨户邀请周边村民、业余爱好者登台,从一开始担心“没人来”,到现在“挤不下”,他最骄傲的不是舞台多热闹,而是“村里的闲人少了,笑脸多了;低头刷手机的少了,互相打招呼的多了”。“我搭建这个舞台,不光是让大伙儿有个娱乐场地,更是想给大伙儿搭个精神寄托。你看现在,邻里处得近了,人心聚得齐了,乡风好了,日子才更有奔头!”
当晚的节目多达40个——从激昂的流行歌曲、婉转的戏曲选段,到经典的评剧片段、动感的广场舞,再到村民自编自演的个人舞蹈,几乎涵盖了不同年龄层的喜好——年轻人跟着唱流行曲,长辈们为评剧、戏曲鼓掌,孩子们围着看舞蹈,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而舞台的吸引力更跨越了县域,武强县、深州市的村民纷纷专程赶来,有的登台献唱展示才艺,有的带着家人静坐台下享受演出,让这小舞台,成了跨区域的文化欢乐场。
西崔大舞台,想唱你就来。夜色渐深,舞台上的歌声、笑声仍在继续,台下观众的热情丝毫未减。这小小的乡村舞台,早已不只是“娱乐场所”,更成了乡风文明的“孵化器”。当精神变得富足,乡村的日子也便有了更浓的滋味,这便是新时代乡村文明最生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