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补钙,但不少人有类似的疑惑:“我吃钙片、喝牛奶来补钙,为什么还是缺钙?”事实上,很多人在补钙上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补的钙都会被吸收”“钙片就能保证钙摄入量”等等。


误区一

吃进去=都会吸收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王新月表示,年轻人吃钙片只能吸收30%左右,中老年人可能连20%都不到;胃不好的人(比如长期吃胃药)吸收更差。


误区二

单吃钙片,钙摄入就够了


补钙需要配合三个“搭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维生素D、维生素K2、镁。维生素D像“搬运工”,帮助钙进入血液;维生素K2像“导航仪”,把钙精准送到骨头,防血管钙化;镁像“调节器”,预防补钙后便秘。


误区三

生活习惯不会对补钙有影响


吃太咸、爱喝咖啡、常熬夜、常喝可乐都对补钙有影响。多吃1勺盐(6克),身体多排出40毫克钙;每天喝3杯(约750毫升)咖啡,多流失10毫克钙;皮质醇升高会加速骨钙释放(峰值在凌晨4点);可乐中含有的磷酸会使得钙流失。


王新月表示,科学补钙的关键在于“精准”,要根据饮食结构动态调整,“吃对、补全、防流失”,三管齐下才有效。


支招

补钙该吃哪些食物?


人体缺钙会有哪些症状?包括:身高变矮、腰酸背痛、关节痛、骨刺、骨质疏松以及易发生骨折。此外,还可能表现为肌肉抽筋、夜间磨牙和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心律不齐、便秘、痛经和腹部胀气也是缺钙的常见表现。补钙该吃哪些食物?


王新月介绍,补钙食物的第一梯队为牛奶、酸奶、奶酪、豆腐,吸收率约为30%。


每100毫升牛奶大约有120毫克钙,最佳吃法是酸奶+坚果,可以促进吸收。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钙含量高,每100克豆腐约含有138毫克钙。不过,内酯豆腐钙极少,并非补钙佳选。


第二梯队为芥蓝、苋菜、油菜等深绿色蔬菜以及芝麻、杏仁等,吸收率为15%-25%。苋菜钙含量为187毫克/100克,比牛奶还高,但建议焯水去草酸,这样吸收翻倍。芝麻的最佳搭配是芝麻酱拌菠菜,可以实现钙和维生素K双补,关键技巧是研磨,研磨后吸收率更高。


第三梯队为虾皮、小鱼干等,吸收率小于15%。这类食物钙含量高,但盐分也高,高血压患者要少吃。推荐吃法是磨碎做调味料。


选择何种钙剂补钙?


胃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可以选择碳酸钙,随餐服用,每日分两次,吸收率在27%-40%左右,不过可能引起便秘,胃酸不足者效果差;中老年人、胃酸分泌不足者可以选择柠檬酸钙,随时服用,可分次或一次性服用,吸收率约35%,价格较高,但副作用较少;儿童、孕妇、胃敏感人群可选择乳酸钙,饭后服用,可分次,吸收率约30%,但需服用较多剂量才能达标;婴幼儿、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是口服液,可直接饮用,吸收率约29%,不过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慎用。


王新月提醒,不管选择何种钙剂,单次摄入量不宜超过500毫克,搭配维生素D可以提高吸收率,若存在便秘情况,可以选择柠檬酸钙或搭配镁共同使用。


编辑:刘燕

来源:厦门晚报
原标题:吃钙片喝牛奶 为什么还缺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