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努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目前,全省已在钢铁、化工等26个领域开发292个垂直大模型,人工智能,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


人工智能发展风生水起,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首位。



在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的世纪互联华北云计算中心基地,一期项目2号数据中心正在进行基建设备测试,预计本月底交付使用。



世纪互联怀来项目总经理 袁宏伟:


我们基本上已经有一半左右(机房容量)已经被北京的客户预定了,也就是(满足)他的北京算力外溢的需求。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力,人工智能的基石之一。我省着力提升算力规模和效益,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提高存储和运载能力,拓展算力产业链增值空间,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作为河北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采用"鲲鹏+昇腾"多元算力架构,一期已投用算力100P,相当于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的吞吐量。位于廊坊固安的河北数智档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接入智算中心后,系统管理能力提高了50%。



河北数智档案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子铭:


比如说之前我们如果自建去进行大模型训练,可能需要一到两天或者更长时间,那通过计算中心的算力缩短到一到两个小时。


把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环京津区位优势转化为算力发展优势,一批算力项目在环京地区多点开花。截至2024年底,我省投运服务器超390万台,在用算力约占京津冀地区总量的69%。


2024年,河北大数据产业收入305.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9位;收入同比增长65.7%,增速居全国第1位。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在河钢集团石钢公司,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深度综合应用,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本台记者 丁露彤:


从拆捆到贴标,棒材出厂前的精整作业要经历七个环节,以前这得需要至少18个人来完成,而现在,只需要点点鼠标就可以轻松搞定。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和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石钢打造了60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拥有80多项国内外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在这里,每百人约有23.9台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关键工序实现了高达98.3%的数控化率。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信息物流中心主任 纪树梅:


2024年我们人均劳效提升了40%以上,产品质量上,(高端产品)认证占比提升了30%,近30项产品替代了进口。


全面部署"人工智能+"行动,我省39家钢铁企业联合华为、阿里、百度等13家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共同研发了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涉及钢铁产业142个全链条生产应用场景,赋能钢铁行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今年,我省聚焦各市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我省企业紧密合作,开展垂直大模型研发。目前,全省已在钢铁、化工等26个领域开发292个垂直大模型,新技术、新应用取得新突破。



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跑出河北加速度,不仅需要应用突破,更要构筑面向未来的创新生态。


廊坊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算力券优惠政策,每年投放1000万元,对落户的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等给予不同程度的算力补贴,目前已合计兑付529.14万元算力券,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180余家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优质算力服务,并联合120多家京津冀企业孵化出150多个解决方案。



廊坊数城集团总经理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 邢岩波:


我们的算力使用率月均在95%以上。目前我们正在和900多家AI上下游企业、20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对接,打造更强大、更高效的算力服务平台。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我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并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促进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同时,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目前,我省已在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产业要素等方面形成系统布局,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