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烤”验下,沧州田间地头、养殖棚舍里的新鲜事可真不少——


大棚成了空调房 手机一摁就浇地


记者 张梦鹤


  入夏以来,持续攀升的气温“烤”验着农业生产。然而,在我市多地的田间地头、养殖棚舍里,智慧农业技术正成为应对高温的“利器”——育苗棚里恒温如春,养殖场内清凉舒适,梨园中水肥精准输送……科技的力量,让农业生产逐步告别“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在热浪中守护着丰收的希望。


  育苗棚里藏“凉方”


  优质种苗走四方


  近日高温天气,阳光炙烤着大地,室外温度计指针定格在39℃,人们裸露的皮肤能清晰感受到热浪的灼烤。记者走进肃宁县绿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玻璃连栋育苗室,却感觉一股清凉扑面而来,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28℃。嫩绿的番茄苗、芹菜苗舒展着叶片,每一株都透着勃勃生机。


  “有了这‘空调房’,天再热,我们也不怕种苗长不好了。”合作社负责人张莎莎说。她身旁的控制柜上,各种数据实时跳动,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一目了然。


  原来,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合作社推进高标准育苗项目时,特意建设了这座一年四季都能育苗的玻璃连栋育苗室。育苗室的“降温法宝”藏在细节里:顶部的内外遮阳装置如同给棚室戴了顶“防晒帽”,能遮挡强光、减少热量进入;两侧的风机与水帘组成“天然空调”,空气穿过湿润的水帘时迅速降温,再由风机送入棚内循环,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早晨五六点到育苗室后,我们就会把风机和水帘打开。上午十点半把内外遮阳装置打开,下午三点半再将这些装置陆续收起来。这样,即便是中午室外温度升高,室内也很凉爽。”张莎莎说。


  不仅如此,育苗室还配备了全自动喷淋机。喷淋机可沿着棚顶轨道平稳移动,让细密的水雾均匀覆盖每一株种苗。“这台设备由智能系统控制,像现在这种高温天,我们每天上午十点半前会完成一次喷淋。适时喷水,既补水又降温,可以避免幼苗因高温失水萎蔫。”


  精准的温湿度控制,让种苗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以前高温天,种苗很容易徒长,还会出现烂苗的情况,损失不小。现在,温湿度控制得好,种苗长得健壮,成品率大大提升。”张莎莎拿起一盘芹菜苗,笑着说,“你看这苗多精神,根系发达,栽到地里成活率高,长得也快,客户都抢着要。”


  优质种苗带来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近两年,合作社与客户签订的育苗合同不断增多,每天都有几十万株种苗从这里发往周边县市及内蒙古、新疆、广西等地的蔬菜种植基地。


  “智能管家”护鸡群


  产蛋稳定品质高


  高温高湿天气对畜禽养殖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容易导致畜禽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健康和产量。但是,在盐山县龙泰养殖场里,即便一个棚舍养了2万多只蛋鸡,也丝毫没有闷热和刺鼻气味。一排排鸡笼里,蛋鸡不时啄食、饮水,生活得舒适自在。


  养殖场负责人周少东说,要想蛋鸡在高温天里健康成长,环境控制是关键。早在新建棚舍发展规模化养殖时,他就充分考虑了高温应对方法,特意请来“智能管家”——全套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棚舍内的温度、湿度及氨气浓度等。


  “你看这个控制面板,上面有棚舍内的各项环境数据。一旦监测到的数值与我设置的适宜数值不符,系统就会自动开启风机、水帘等设备进行调节。”周少东说。


  他说,风机和水帘分别被装在养殖棚舍的两端,相当于棚舍的“空调扇”。抽水泵将地下蓄水池中的水引到水帘顶部,水在重力作用下从上往下流动,形成一层水膜,当快速流动的空气穿过水帘时,水膜便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经过水帘的空气温度降低。风机抽出室内空气,形成负压,迫使外面空气由水帘进入室内,从而达到降温效果。为了让棚内环境尽可能满足产蛋需求,进入夏季后,周少东还特意在地下蓄水池中放入不少冰块,这样被抽到水帘上的水的温度更低。目前,棚舍的室温长期稳定在28℃左右,比较适合蛋鸡生活。


  记者还注意到,新建的鸡笼高度增加了,面积更大了,蛋鸡有了更多活动空间。周少东说,以前鸡笼狭小,高温时蛋鸡扎堆,不仅产蛋率下降,还容易引发啄癖。现在空间宽敞了,配合智能环境控制,蛋鸡生活得舒适,在夏季的产蛋率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了许多。


  棚舍内的自动化设备,也让养殖更省心。自动供料线定时将饲料输送到每个鸡笼的食槽,自动清粪设备定期沿着鸡笼底部的轨道将粪便输送到收集池。为让蛋鸡“喝”得舒心,周少东还引入净水设施、建设地下蓄水池。这样一来,自动饮水线能24小时提供温凉净化水,避免蛋鸡饮用高温水引发肠胃不适。


  “有了这些智能设备,即使在高温天气,我们也能轻松管理鸡群,蛋鸡的产蛋量和蛋品质都很稳定。”看着蛋鸡健康成长,每天收获高品质鸡蛋,周少东心里说不出的踏实。


  智能水肥一体化


  果树“解渴”长势好


  高温天气下,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更为迫切,灌溉施肥工作尤为关键。


  在泊头东方果品有限公司的梨园里,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高效运转,为梨树精准“解渴”和“供餐”,使梨树在高温天里依然长势良好。


  “以前灌溉500亩梨园,可是件头疼的事。”公司负责人苏红卫说,“高温天里,9个工人需要在地里忙活20天才能浇完,大家顶着烈日,辛苦不说,效率还低。而且传统灌溉方式用水量大,肥料利用率也不高,很不划算。”


  公司安装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后,以往的灌溉施肥模式彻底改变了。“现在可方便了,工人不用到地头上开阀门,只需在手机上打开APP,点一下开关,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就会自动兑水、兑肥,再通过埋在果树根部的滴灌带,以滴渗的方式输送到每棵梨树的根系周围。”苏红卫说,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不仅操作便捷,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应用这套设备后,一个人用五六天时间就能灌溉500亩梨园,比以前快多了。”


  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还实现了节水节肥的目标。“高温天浇水是门学问,浇少了果树缺水,浇多了会导致肥料流失。现在采用滴灌方式,水分和肥料直接输送到梨树根部,提高了肥效利用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真正实现了绿色生产。”


  不仅如此,技术人员还能根据梨树的生长阶段调整营养配比,精准设定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梨果品质。

来源:张梦鹤
原标题:大棚成了空调房 手机一摁就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