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加紧建设中的泰康之家·冀园养老项目。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步入人生的金秋时节。如何让这段旅程充满温暖与尊严?石家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全市建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39个,社区日间照料站989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


全市推动建设5500张家庭养老床位,总共完成了1.7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六类”困难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年均提供服务50万人次,为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创造了更好条件;


高质量实施养老服务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完善激励政策、加大培养力度、扩大人才规模举措,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路线图”;


打造宣传“山水石家庄、康养好地方”养老名片,近年来新增63个高品质养老机构,增加床位约2万张……


石家庄市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智慧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全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智慧养老 服务触手可及


“小度小度,我想预约理发。”居住在汇通街道汇安路社区的宜大爷使用“小度”智能语音呼叫系统联系汇通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好嘞!大爷您看几点过去合适?我们预约一下时间。”正在数智化调度中心值守的大学生志愿者白雨卿迅速回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数字技术服务越来越便捷。但老年人尤其是居家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如何帮助老年人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石家庄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老年人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紧急呼叫系统的快速响应以及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老年人只需佩戴智能设备,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健康管理、安全监护和生活辅助服务。


石家庄市还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建有服务网络终端,将数字监管平台与老人家庭端连接起来,在老人家中配有智能化信息设备,可实现远程生命体征数据采集、一键呼叫、网上下单等服务内容。这种智能化的服务方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也增强了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汇通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创设“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与养老服务中心签约的老人通过“小度”语音呼叫系统即可联通该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送餐、理发、打扫卫生、做饭、代购等服务;


裕东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施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当老人一键呼叫或有服务需求时,中心的智能养老设施设备界面、服务人员的手机都会显示待服务的订单;


休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出“数智化”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老人在家就能与服务中心、生活服务商家、社区医疗机构的信息交互,及时满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娱乐等方面需求。


因脑血栓后遗症瘫痪在床的蔡大爷突然感到喘不上气,他想起脖子上挂着的“一键式”呼叫设备,赶紧按了下去,不到15分钟医护人员就上门了。量血压、做心电图、询问用药史……医护人员仔细检查,发现是过量服用降压药导致的胸闷气短,蔡大爷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有专业的医疗服务随时上门,在家养老也放心。”


为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需求,石家庄市作为全国首批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试点城市,近两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500张。与此同时,石家庄市高质量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对13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


为加快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引导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石家庄市民政局支持建设完成3个居家适老化改造场景展示厅,供市民现场体验,感受适老化改造带来的便利,激发养老消费需求,引导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福祉。据了解,石家庄市民政局也将于近日启动2025年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


石家庄通过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持续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把家庭改造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使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照护服务,让老人居家养老不再难。


在石家庄市新华区联盟社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休闲娱乐。  


创新服务 给予全方位关怀


石家庄市在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推陈出新,推出更细致、更具体的养老服务举措。


书画室里笔墨飘香,阅览室中静谧温馨,休息室舒适宜人,院外的小游园绿意盎然……新乐市马头铺镇南城西村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丰富多元的功能分区,正为乡村老人勾勒出一幅“老有所乐”的温暖画卷。


今年初,马头铺镇改造闲置农村院落1000余平方米,打造了这一集日间照料、文化娱乐、情感交流、健康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引入“文化养老”理念,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艺志愿服务队等力量,量身定制老年人专属文化套餐。


如今,这种公益互助养老服务在很多社区探索开展。与此同时,“政府搭台、机构唱戏、养老无忧”的工作格局也在全市开展。


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核四院小区居民王先生,尽管身体看上去很不错,但由于年龄太大,很多活儿都没法亲自去干。自从去年裕华区民政局推出了“社区儿女”服务站模式后,切实地帮助王先生解决了生活上的很多困难。无论大事小情,只要打个电话,“社区儿女”的工作人员就会随时上门服务。


爱巢养老槐南路社区“社区儿女”服务站的王琦,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服务站目前采取一对多的服务模式,主要服务的对象就是孤寡、行动不便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王琦来到老人家帮忙搬完了花盆、浇了水,确认老人没有其他事后他才安心离开。爱巢养老同时还专门研发了智慧养老系统,可以对老人实行24小时不间断观察护理。王先生说:“这些‘社区儿女’服务起来特别耐心和细致。”


老年助餐服务,是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之一。


“年纪大了,一个人最怕买菜做饭,社区食堂不仅实惠,菜品样式也多,解决了我们老年人的吃饭难题。”中午时分,裕华区融华府社区食堂饭菜飘香,人们围坐在餐桌前,边吃边唠家常,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同一时间,建通街道社区养老食堂打饭窗口前也排起了长队。“给我来两碗腌肉面,再来一份拍黄瓜。”家住盛邦花园的孟阿姨边和食堂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边挑选着爱吃的饭菜。今年70岁的孟阿姨和老伴儿经常到社区养老食堂用餐:“我们岁数都大了,有时候不想做饭,就来这里打点饭菜。养老食堂的饭菜不仅味道可口,针对上岁数的老年人还有优惠,特别合适。”


石家庄市积极探索养老助餐服务,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体系,相继出台《石家庄市养老助餐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建设社区老年食堂或设置老年餐桌,支持社会餐饮企业或养老服务机构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等服务,推进农村幸福院、互助点、孝老食堂建设等,不断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


设施升级 护航幸福晚年


裕华区裕兴街道八五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宽敞明亮、干净整齐。在中心的多功能区,花雨姐妹舞蹈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手鼓舞《打起手鼓唱起歌》。


据了解,去年石家庄市民政局积极推进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已建成新华区、裕华区、井陉县3个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据介绍,八五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不仅有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区,还有配套的营养餐厅、智慧医养中心和日间照料站等,能满足老年朋友全方位需求。“未来我们打算在日间照料站开展‘无陪护’服务,减轻病人家属的照护压力。”河北皆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说。


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不仅能实现老有所乐,还能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与此同时,石家庄市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为老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7月23日晚,问道康养社区红星店的电影之夜活动正在举行。老人们边享用着精美的茶点,边观看电影《焦裕禄》,有的老人悄悄抹了抹眼角,也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日子。


问道康养社区红星店是经河北省民政厅评估、批准的省会五级养老机构,是河北省“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及失智照护”的养老标杆机构。二楼老年大学区域内专业的录音棚以及舞蹈、声乐、器乐等各类功能教室,充分满足了长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楼舒适的长者居室环境及匠心打造的空中花园,让老人们闲暇时可以赏花休闲。79岁的门阿姨和82岁的谢阿姨今年四月份住到了这里,每天丰富的生活让她们直言“找到了年轻的感觉!”


养老项目建设方面,石家庄市养老工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聚焦机构养老品质升级,优化利用城市存量空间,在服务城市更新、提升服务水平上取得了扎实成效,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泰康集团,建设高标准康养社区“泰康之家·冀园”;建设正定万合问道颐养城、乐仁恒颐康养护理中心、河北旅投·寸草春晖养老院、利鑫康养主题街区等高端养老项目,建成普惠性养老示范标杆——石家庄市养老院二期项目。石家庄市聚焦“山水石家庄 康养好地方”品牌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80亿元,新建养老项目63个,新增床位约2万张。


石家庄市养老院(一区)院长王朝介绍,在提升养老服务技能方面,院里建立了常态化培训机制,全院护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取得中级以上护理资格证书的比例已达到100%。院内有健身房、球类运动厅、书画室、棋牌室、阅览室等娱乐活动场所,专门设置了康复室。院里和科技服务公司深度合作,开发了“诺米”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和“乐善臻品”老年照护等级评估系统,让科技赋能养老服务。该院还与多家医院合作开通了绿色就诊通道,特别是市人民医院在院里专门设立了康养门诊,让老年人在院内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目前投资10亿元的高标准康养社区“泰康之家·冀园”正在进行主体施工,体验馆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


据了解,泰康之家·冀园是泰康保险集团在石家庄打造的高品质医养融合养老社区,建成后将提供约890个养老单元1200张养老床位,同时,配建160张医疗床位的医院。三栋生活楼主体将于今年9月全部封顶,2027年下半年首期投入运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养老配套设施,冀园将为石家庄及周边地区长者提供高品质的养老生活解决方案,有效缓解区域养老压力。”泰康之家冀园(河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会英表示。


如何做好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将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也成为摆在石家庄面前的一张“民生考卷”。今年,石家庄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2025年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将实施养老服务队伍增量提质作为一项重要行动,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加大培养力度、扩大人才规模举措。截至目前,全市3582名一线养老护理员已完成培训。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石家庄市通过精准施策,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更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石家庄市民政局副局长李聚英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全市老年群众实际需求,持续扩大优质普惠养老床位供给,积极打造特色助餐服务品牌,不断加快养老人才培养力度,创新破题,实干担当,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切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作出民政贡献。”


编辑:姜长淼

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