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女,198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衡水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全省检察机关“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个人、全省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标兵、衡水市“巾帼之星”、衡水检察机关首届“检察好青年”、全市检察机关公诉能手等荣誉称号。


利剑出鞘  以专业和坚韧打击罪恶


“干一行爱一行,没有干不好的事,是个全能型选手。”这是田莉还在饶阳县检察院工作时同事们对她的评价。田莉在2012年通过河北省四级联考进入饶阳县检察院,先后从事侦监、未检、刑检、案管、刑执、控申等工作,2024年3月遴选到市检察院,十三载光阴流转,她始终奋战在检察业务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


在打击犯罪的一线,几乎都能看到田莉勇往直前的身影。在参与办理省检察院指定管辖的涉恶案件和涉案近四十人的毒品专案时,挑战接踵而来,但田莉表示“办案子就要敢啃‘硬骨头’。”她顶住压力,精准认定犯罪事实,圆满完成任务,所参与的涉恶案件办案组被省检察院评为扫黑除恶先进集体。在办理一起团伙系列盗窃案件时,犯罪嫌疑人试图隐瞒犯罪所得,卷宗如山一般堆在田莉面前,她连续数日伏案工作,查微析疑,从细小的线索中顺藤摸瓜,引导公安机关侦察取证,最终成功打击了盗窃、销赃一条龙的黑色产业链。她说“法律不是纸面上的条文,而是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安全感!”


凭借这样的韧劲,她啃下一块又一块的“硬骨头”,先后办理了各类刑事案件600余件,笔挺的检察制服之下,跳动的是对法治信仰的赤子之心。


春风化雨  用耐心和智慧纾难解困


“控申部门是检察机关的窗口,既要守住法律底线,也要解开群众心结。”谈起对控申工作的理解,田莉坚定地说。面对群众急难愁盼,她努力做到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面对疑难申诉案件,她注重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困难群体,她救急救困,释放司法善意、传递法律温度。


“田检察官,我也是看你跟我这么苦口婆心地劝,我才同意调解的!”当事人王磊(化名)在回访时对田莉说。张梅(化名)和王磊本是一个村的邻居,但双方因邻里纠纷积怨颇深。案发当天,张梅用拳头将王磊的鼻子打伤,鼻骨骨折达到轻伤二级,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审查逮捕。本着化解矛盾纠纷的办案理念,将法治温情融入乡村治理,田莉将两家人叫到一起,试图调解,奈何双方积怨已久,各不妥协退让。“冤冤相报何时了,绝对不能一捕了之。”田莉主动联系到村干部,多次走访双方当事人,设身处地为双方算经济账、时间帐、情理账,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最终双方各自退让、达成和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田莉始终坚持“法理情”相融的办案理念,释放司法善意,传递法律温度。对陷入困境的当事人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程序,近三年,田莉与其办案团队共救助20余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0余万元,以“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步履不停  以勤学和苦练永葆初心


谈到学习,田莉说“别的不敢说,坚持学习是我多年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她始终将“业务立身”作为努力方向,面对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她坚持在竞赛中磨练自身,在学习中精益求精。


解决工学矛盾,田莉的秘诀就是利用一切时间。陪孩子写作业时,学习上级文件和相关业务规定;枕头下边常年放一本书,临睡觉前就翻一翻;甚至刷短视频时也多数看检察业务知识。“法律在更新,社会在变化,控申工作涵盖了群众信访、刑事申诉、国家赔偿、司法救助等多方面内容,我不能停下脚步。”


业务竞赛场,就是她淬炼锋芒的熔炉。2021年6月,她在第一届全省控告申诉检察业务竞赛中斩获佳绩,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业务标兵。同年9月,她与另外两名同志代表河北检察机关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业务竞赛,在长达两个月的封闭训练中,田莉醉心于业务研究,反复琢磨手头的案例,积极参与模拟演练,最终在竞赛中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在个人取得成绩的同时,她注重做好传帮带,2024年作为选手兼教练带领两名干警共同备战第二届全省控申业务竞赛,她慷慨地向年轻同志传授经验,根据选手个人特质因材施教,耐心陪同练习、解答困惑,最终经过激烈角逐,三人均取得优异成绩。


桌案上堆砌的法律书籍转化为精准司法的专业底气,摆放整齐的竞赛证书不断扩展履职视野与格局。以赛促学、以学促用,田莉将为人民司法的铮铮誓言,细密地编织进了自己的人生长卷里。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可抵道阻且长。她将持之以恒地把忠诚履职、担当有为、精益求精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用“踏石留痕,滴水石穿”的韧劲,继续书写一名检察官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