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冀州区门家庄乡堤北桥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通过“强班子带队伍、建制度抓治理、办实事促兴旺”三大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本土特色的乡村善治之路。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村治理有效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调“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乡村治理涵盖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民生保障改善、文明乡风培育等方面,点多、线长、面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紧迫性,创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要坚持党建引领。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有干劲、会干事、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乡村干部队伍,更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构建“三治”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法治是乡村治理的保障。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律服务,引导干部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德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制定村规民约,培育道德模范典型,强化标杆引领,以德治春风化雨,推动乡村文明。
要以数智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乡村的广泛运用,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应积极推广“互联网+党建”,稳妥推进党务、村务网上公开,探索“线上+线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新方式,不断深化信息惠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乡村善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