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工程仿真技术作为推动各行业创新与进步的关键力量,备受瞩目。现在,一场高规格、极具挑战性的工程仿真领域赛事 ——“一带一路” 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第五届工程仿真大赛,正向广大科技爱好者、专业人才发出诚挚邀请!大赛同期还将举办第二届宁夏 AI 算力开发者大会和 2025 教育生态大会,为参赛者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交流盛宴。
大赛亮点:专业竞技,机遇无限
一、高规格国际赛事平台
工程仿真创新设计大赛是由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仿真秀平台联合发起,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技能发展、应用技术与创新中方工作组、中国发明协会指导的全国性仿真类赛事。大赛筹备于2020年中国工业软件元年,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累计6000+人次参与大赛及相关活动。大赛旨在促进工程仿真领域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交流和生态体系建设,产学研用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引领产业发展,为工业软件的“第二个一百年”添砖加瓦。
二、聚焦前沿技术应用
大赛紧密围绕当下工程仿真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设置赛题,涵盖工业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生物医学等多个关键领域。无论是新兴的人工智能辅助仿真技术,还是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创新应用,都能在大赛中找到展示的舞台。参赛者将有机会接触并运用最新的技术工具和理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三、丰厚奖励与荣誉激励
大赛为表现优秀的参赛者准备了丰厚的奖励,有荣誉证书和奖牌。这些奖励不仅是对参赛者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是未来求职、升学、科研项目申请等方面的有力背书。获得大赛奖项,意味着你在工程仿真领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权威认证,将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同期盛会:多元交流,拓展视野
一、第二届宁夏 AI 算力开发者大会
与大赛同期举办的第二届宁夏 AI 算力开发者大会,是 AI 算力领域的年度盛会。大会以 “开源・开放・创新・提质” 为主题,邀请了全球顶尖院士、知名学者、头部模型厂商以及 3000 余名国内外 AI 开发者和行业精英。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前沿的主题演讲,如宁夏电信领导关于宁夏自治区算力产业规划建设的报告,了解产业发展趋势;见证龙芯 AI 布局、宁夏数字孪生底座发布等重要成果;参与 “智算归‘宁’・西部算力资源的市场前景与产业发展趋势” 圆桌论坛,与行业大咖深入交流。这些活动将为你打开 AI 算力世界的大门,提供与行业领军人物面对面交流合作的机会,助力你在工程仿真与 AI 算力融合的前沿领域探索创新。
二、2025 教育生态大会
2025 教育生态大会聚焦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尤其是在信创及人工智能、算力方向的人才培养。大会邀请了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等权威专家,解读相关政策,剖析人才产业发展趋势。你还可以听到来自各大高校和企业的实践分享,如北京交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经验交流,学习如何将工程仿真技术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大会期间的签约仪式、成立仪式等活动,将为你搭建起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赛事简介:
一、报名官网
赛事名称:工程仿真创新设计
赛事组别:高职组(国赛)、本科组、研究生组、职工组
二、赛事日程
2025.03.01-2025.05.15 报名通道开启
2025.05.01-2025.06.16 选拔赛作品提交
2025.06.01-2025.07.20 选拔赛作品交流
2025.07.11-2025.07.20 选拔赛作品评审
2025年8月初 全国总决赛 宁夏银川
三、竞赛流程
大赛考核参赛队伍在工程问题-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仿真模型间进行合理转换与分析的能力,在专业理论、算法模型、行业背景、工程方法、软件操作或开发、技术方案或架构及作业协同等领域的知识和创新设计能力。大赛的考核内容有利于提高参赛选手对仿真标准、仿真规范、仿真流程、知识工程的理解程度,并进一步普及数字孪生体的概念。选拔赛:不限主题,线上提交作品。决赛:指定主题,线下竞技、答辩(答辩室抽签,答辩顺序按报名顺序倒排)。
四、竞赛形式
4.1.团体赛
各参赛队伍需代表其所属单位报名参赛。参赛队伍分为高职组(国赛)、本科组、研究生组、职工组(含校企联合),各组独立排名。每支参赛队伍可配备1-3名参赛选手,高职组(国赛)、本科组、研究生组可配备0-2名指导教师,职工组可配备0-2名指导教练,共同参加比赛。每支参赛队伍的第一选手将作为领队,与大赛组委会进行对接联络。
4.2.线上线下相结合
报名、选拔赛作品提交均在本届赛事官网进行,决赛竞技、决赛答辩将在线下举办,具体地点待定。
4.3.参赛报名
本赛项为免费赛事,无报名费用,因参赛产生的食宿、差旅、软硬件及耗材等费用由参赛方自行承担。
(线下决赛竞技环节)
五、竞赛要求
5.1.参赛人员
5.2.资格审查
参赛队伍需按要求填写提交大赛各类相关材料,各参赛单位自行负责本单位参赛队伍成员的资格审查工作,并保存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以备查阅。参赛队伍人员应始终与提交参赛的信息保持一致,并在各个比赛环节进行确认。高职组(国赛)、本科组、研究生组可提供学生证、校园卡等进行资格证明;职工组可提供工牌照片、工号等进行资格证明。
5.3.队伍变更
参赛队伍报名确认后不得随意变更。如在大赛过程中出现人员因故无法参赛、人员替换、人员补充(需有相应名额剩余)等情况,需由参赛队伍所属单位出具书面申请说明,并于决赛开赛10个工作日之前提交至大赛组委会,经核实后确认变更。若参赛队伍整体无法参赛,则视为自动放弃竞赛。
5.4.选拔赛作品
要求参赛队伍不可直接使用过往公开赛事中已参赛的方案或作品,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修改或重新设计后提交参赛。参加“2025年北京市第三届虚拟仿真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队伍,且符合本赛事其它要求,可直接入围决赛。竞赛作品需按大赛相关要求整理准备,使用指定PPT模板,且作品中不得包含参赛队伍的单位、人员及其它可能泄露参赛队伍信息的内容。
六、奖项设定
以参赛队伍决赛成绩为依据,设一等奖占比10%,分别颁发金牌及证书;二等奖占比20%,分别颁发银牌及证书;三等奖占比30%,分别颁发铜牌及证书;其他选手颁发优秀奖证书;获得一等奖、二等奖队伍的指导教师/教练颁发优秀指导教师/教练证书;获得一等奖的参赛单位颁发最佳组织奖证书及奖牌;获得二等奖的参赛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证书及奖牌;设立竞赛支持奖、突出贡献奖若干名,颁发给各竞赛平台支持单位、竞赛承办单位,按类别颁发证书、奖牌;设立优质互动奖,每个组的优质评论中抽取5位幸运用户,赠赛事纪念品。
六、赛事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