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北郭下村天和宜居康养中心的老人来到菜园采摘蔬菜。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5月10日,雨过天晴,保定市涞水县北郭下村天和宜居康养中心院子里空气格外清新。
来自北京的王东武、李淑琴等几位老人正在院中摘韭菜,收获的喜悦挂在老人们的脸上。“最吸引我的就是这里的田园风光,我们养老院里有菜园子,想包饺子就去摘韭菜,你闻闻这味道,多好。”王东武兴奋地说。
天和宜居康养中心有50余亩有机蔬菜采摘园、近百亩的果园,在保障老人饮食健康的同时,还为老人提供了休闲、观赏的空间,让老人尽情享受田园乐趣。
“2020年,村里将发展目标聚焦到了养老项目上,决心通过特色养老,将村里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养老村。”北郭下村党支部书记李可永介绍,借助区位优势,利用闲置空地,2021年村里建成天和宜居康养中心,吸引京津老人来此养老,沉浸式体验自然风光、乡土风情和田园生活。
在天和宜康医院结算窗口,来自北京的老人王东武进行门诊报销。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对老年人来说,看病就医是头等大事。天和宜居康养中心投资500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天和宜康医院和康复中心,引入以老年病专业为主的医护专家团队,配置先进的医疗检验治疗康复设施设备,让在这里养老的老人既能养老又能看病。
“自从有了医院,心里踏实多了,小病小灾不怕,北京老人可享受异地医保报销直接结算,报销比例和北京差不多。”在天和宜康医院结算窗口,王东武举着医保卡感慨道,“看病取药方便,我们的房间和医院在一个楼层,走四五十米,就是医院,等于是住在医院里。”
王东武和老伴李淑琴,退休前都是老师,老两口来天和宜居康养中心居住快一年了。“我今年88岁了,有一个儿子,也60多岁了。家里之前请过保姆,但一周要休息两天。为了不给儿子增添麻烦,我们就想到了养老院。”说起为啥选择来这里养老,王东武打开了话匣子,“之前我们去北京市区、顺义、通州的养老院都考察过,价格动辄上万元,最低也要七八千元。要么是价格太贵,不适合我们这些工薪阶层老人养老,要么是要先交十几万元的押金,我们都不太满意。”
来自北京的老人王东武和老伴李淑琴与护理人员亲如一家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有一次,王东武的儿媳在北京龙潭湖公园里,听有人说起涞水县北郭下村里有家养老院挺不错的,于是,就抽机会带老人一起过来考察。这一看,老人就喜欢上这里了,不久,两位老人收拾收拾家里的东西就搬到这里来住了。
王东武和老伴李淑琴籍贯都是保定的,至今说话还带着浓浓的保定口音,“我们这也叫叶落归根吧!”
从京昆高速涞水出口开车驶出,向南行驶约两公里,便到了涞水县北郭下村。漫步村中,12座利用村民闲置农宅打造的养老微院格外引人注目,有两层楼房,也有平房小院,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等全国多个省市的200多位老人在此尽享田园生活。
记者来到北郭下村养老微院1号院时,一栋两层高的楼房里,不时传出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到养老微院里转一转,生活在其中的老人们精神矍铄、眉眼带笑。
在北郭下村养老微院1号院门口,来自北京的老人李培兰(左)与老伴合影留念。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还没到中午十二点,护理员就推着小推车来到了屋内,为微院内的老人们送来了热乎的饭菜——中午八个热菜,五六个凉菜,有荤有素,营养搭配。“这儿环境好,服务好,一日三餐配送到房间门口,每顿变着花样做,菜品种类也十分丰富,软、淡,很适合老人口味。”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李培兰老人快言快语。
李培兰和老伴在养老微院住了2年多了,最满意的是这里亲民的价格,“我们住的是双人间,一个床铺每月2000块钱,我们老两口每月一共4000块钱,包含吃饭、住宿、取暖、水电、健康护理费。”
“这里位于城乡接合部,生活便利却不喧嚣。走出房间门,满眼都是绿色,特别舒服。”李培兰说,这里交通便利,北京917路、115路公交直达涞水县城,如果拼车,1个半小时就能回到北京的家。
这里住的20多位老人全都来自丰台、朝阳、海淀等北京市各个区,年龄最小的也有73岁,大家在养老微院找到了家的感觉,没事就聚在一楼大客厅里唱唱歌、聊聊天,相处得非常融洽。
天和宜康医院医生为入住老人测量血压和测体温。康江涛 摄
“我们也住过别的地方的养老院,很多是封闭式管理,不像这里这么自由,这里不限制老人什么时候出门,别的养老院是要‘管’着你呢!”李培兰说,这里的养老院是开放式的,亲属可随时探望,住在这里有家的感觉。老人们只要和管家、护理员打个招呼,可以自由出入,在村子里逛逛或去小卖部买东西。
最终让李培兰决定留下来,是这里严格的管理和护理员的责任心。“这里装修谈不上多精致,但院长培养的护理员队伍特别有责任心和爱心,她们真的拿这些老人当自己的父母看待,送药、送水、洗脚、剪指甲、更换纸尿裤、翻身、拍背,什么活都干。”李培兰感慨道,护理员24小时陪伴,夜里有什么事,随叫随到,一个老人如果睡觉害怕,把护理员叫来可陪伴。
这些贴心的服务,让在这里养老的北京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涞水县民政局支持下,北郭下村多次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培训,与北京宏圣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培养养老服务人才。如今,天和宜居康养中心60多名护工都有初级护理证。
“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2家,养老床位1801张,入住老人1016人,其中京津老人达到200余人。”涞水县民政局养老服务办主任杨新华介绍,今年通过积极争取环京养老示范项目,成功申报了天和宜居养老提升改造项目,支持资金共计630万元,推进全县养老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和宜康医院医护人员为入住老人进行理疗。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河北充分利用区位和生态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养老服务需求,加速培育壮大康养产业,吸引越来越多的京津老人到河北养老。
河北先后推出涵盖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60多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环京地区养老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越来越多成规模、有品质的养老机构渐次落地。
京津冀协同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目前,河北已构建了环京6市24县养老核心区,秦皇岛、唐山、石家庄高铁1小时养老服务圈,燕山、太行山、沿海康养休闲产业带的“一区一圈三带”康养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天津来河北康养老年人近47万人。
编辑:姜长淼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