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子测量仪器领军企业普源精电(688337.SH)4月29日晚间交出2025年首季成绩单。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68亿元,同比增长11.14%,在宏观经济承压背景下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核心技术平台产品持续突破突破、高端数字示波器销售增速提升、解决方案业务迅猛增长,三大战略支点共同勾勒出普源精电穿越周期的成长韧性,凸显中国高端仪器产业从技术追赶向创新引领跃迁的进化路径。
核心技术平台突破临界点,高端产品市占率加速攀升
普源精电一季度最亮眼的注脚,当属自研核心技术成果的规模化落地。报告期内,公司搭载自研核心技术平台的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激增39.21%,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7.47个百分点至46.69%,标志着前期技术攻坚进入产出转化期。在数字示波器这一战略产品线上,自研平台产品占比已达87.55%,同比提升14.79个百分点,意味着公司彻底打破海外技术封锁,建立起完全自主可控的研发体系。
具体产品矩阵中,DHO系列高分辨率数字示波器表现尤为抢眼,凭借12bit垂直分辨率的行业高性价比指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33%。高端产品长期以来为普源精电贡献主要业绩,一季度高端品表现更上一层楼,带宽≥2GHz的高端数字示波器销售收入同比大增52.07%,这一增速较2024年全年14.85%的增幅显著提升,验证了公司在半导体、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市场穿透力。
技术突破直接转化为盈利质量提升,普源精电一季度毛利率逆势提升1.34个百分点至56.15%,创下近三年同期新高。这种"量价齐升"的良性循环,印证了高端化战略不仅带来收入增长,更在重构企业价值链条。
研发投入构筑技术护城河,创新引擎全功率启动
一季报显示,普源精电的研发费用率高达31.54%,这恰是公司战略决心的密码。目前公司持续加码西安、上海、马来西亚槟城三大研发中心建设,一季度研发投入达5292.76万元,同比增幅22.92%。这种超行业均值的投入强度,正转化为核心技术突破的加速度,一季度公司数字示波器自研平台突破87.55%产品覆盖率,DHO系列产品性能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加大,这些都印证了高强度研发投入的有效性。
细剖研发投向,普源精电表示比起单一产品,公司未来战略更聚焦解决方案。在去年的年报中公司便指出在5G通信测试所需的毫米波技术、新能源检测必备的高压隔离方案、半导体量测等领域持续输出电子测量方案,致力为尖端领域提供技术突破的“火眼金睛”。
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但研发蓄能的价值已现端倪。一季报显示公司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1281.64万元,当前全部反哺研发体系,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定力,在技术壁垒森严的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尤显珍贵。分析机构指出,当研发费用率突破一定临界值,科创企业将进入创新成果的指数级释放周期。
普源精电今年一季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785.72万元,同比增长47.89%,成为财报中最具想象力的增长极。这一增速不仅远超营收整体增幅,更较2024年全年125.84%的增长维持强劲势头,标志着公司从设备商向系统方案服务商的转型进入收获期。
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战略卡位孕育爆发动能
普源精电业务爆发得益于并购战略支点,去年以来公司成功并购耐数电子,通过双方技术协同快速推出模块化仪器产品,实现了从“台式仪器+二次开发”向“模块化仪器+行业解决方案”的跨越,丰富了“仪器生态链+系统级解决方案”的技术矩阵。基于模块化仪器技术,可以加速产品开发和应用方案推出,对于解决方案战略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种"硬科技+深场景"的融合创新,使企业跳出传统价格竞争,在定制化服务中构建差异化壁垒。
另一方面,对于普源精电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商业模式进化,市场人士认为普源精电的解决方案业务将单次设备销售转化为持续服务价值,客户粘性显著增强,这种"技术增值+现金流优化"的双重红利,正在重塑企业价值模型。
站在产业视角审视,全球电子测量仪器市场正经历"东升西降"的结构性变化,普源精电的季报恰是国产替代进程的微观映射。DHO系列示波器在12bit分辨率赛道凭借成本与性能双重优势实现对国际巨头的追赶,高端产品在通信、半导体领域加速渗透,这些突破正逢中国新能源汽车、AI算力基础设施的爆发期,形成"技术突破+需求释放"的乘数效应。透过一季报数据表象,可见普源精电正沿着"技术突破-产品高端化-解决方案升级"的路径构建三维竞争力,中国高端仪器产业攀登全球价值链的坚实足迹。
随着普源精电持续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核心技术突破,其"创新驱动增长"的战略逻辑正在加速兑现,在核心产品加速国产替代与解决方案业务高速成长的双轮驱动下,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转化将大步迈进规模效益释放期,未来销售收入的提升预期十分可观。基于当前技术突破与市场卡位优势,公司制定的2025年股权激励指引到15%-30%便展现出强确定性,叠加全球电子测量仪器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窗口期,公司有望跑出营收净利双增的加速度。
普源精电正以战略定力穿越周期、以技术创新重构格局的实践,或许比单纯的利润增长更具时代价值,随着研发蓄能进入成果转化期,这家科创板先锋企业正站在爆发性增长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