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经过验收投入使用。该系统由中科曙光依托“超智融合”技术方案建设,集生物信息分析、大数据分析、AI数据挖掘、育种模型训练等能力,为生物育种等科研项目等提供算力支撑。



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由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批准建设。平台建设目标是做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协同攻关,为国家玉米生物育种等关键技术突破和自主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以往,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生物育种科研计算时普遍面临:1.众多生物信息学软件与计算环境不适配导致科研效率低;2.通用与人工智能混合计算场景缺失无法支撑AI for Science研究;3.存储与网络系统性能不足导致基因测序等难开展;4.网络与计算设施缺少自动化监控与资源调度能力致使计算资源利用率差。


就上述难题,曙光超智融合方案依托开放、完善的生态计算架构,整合通用与AI多元算力,满足基因比对、蛋白质模拟等数十种生物信息学专业计算场景,并适配AlphaFold等深度学习模型。


曙光自研的计算管理平台,实现了通用与AI算力的池化统一调度,在降低多任务并行运维复杂度的同时,也避免了算力资源浪费,保障科研与教学开展效率。


为支撑基因序列实时分析、蛋白质测序等高性能计算场景,曙光方案采用全闪存储和大容量混闪存储双系统,在提供微秒级数据响应的同时实现PB级容量存储,既保障计算节点快速获取高频数据,又降低长期存储成本。


面对TB级数据毫秒级延迟传输需求,曙光网络方案通过多重冗余链路设计和智能调度技术,确保了海量数据传输零中断并自动规避网络拥堵,提升计算资源利用率超30%,减少作业排队等待时间,并将基因样本分析中的数据传输耗时从数小时压缩至几分钟。


来源:今日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