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不用跑腿,信用修复就办成了!”3月26日,衡水市冀州区一家环评公司的负责人范女士专程来到区数政局,向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道谢。
一周前,该公司因一条未及时处理的行政处罚记录面临招投标资格被取消的风险,而如今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完成信用修复,顺利拿下项目竞标资格。
这场“虚惊”背后,是冀州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
今年3月中旬,范女士的公司筹备参与一项工程招投标时,发现企业信用报告中有一条行政处罚记录尚未修复。根据招标规定,企业若存在失信记录将被直接淘汰,范女士十分心急。
3月20日上午,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冀州区数政局企业服务中心电话。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流程:“您别急,现在信用修复可以全流程网办,缺失的缴款凭证我们也能帮您协调处罚部门调取!”工作人员迅速联动原处罚机关,出具了缴款证明。范女士在耐心细致的指导下,顺利通过“信用中国”平台提交了修复申请。
“过去修复信用要跑三四个部门,现在动动手指就搞定。”范女士感慨。更让她意外的是,工作人员主动添加其微信,“以后有任何企业方面的问题,您可以随时联系我。”有了这样贴心的“云助手”,范女士遇到问题再也不用着急了。
范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冀州区数政局针对企业信用修复“材料繁、多头跑、周期长”的痛点,推进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推出“三减无感式”服务:减时间,建立“到期提醒”“接件即帮”“帮完即传”机制,争取最短时间内协助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减材料,联合执法部门建立“证明共享库”,企业缺失材料由处罚机关内部调取;减跑动,通过“信用中国”平台实现“线上接件、代办提交、即时反馈”,助力经营主体重塑信用。
“信用修复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新起点。”冀州区数政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为百余家企业高效修复信用,助力企业轻装参与市场竞争。今后将持续优化流程,推动信用修复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升级,为营商环境注入更多“诚信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