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晓慈就“司法鉴定新模式”工作做介绍,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张晓慈介绍,近年来,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治理模式,充分运用司法技术优势调解,让矛盾纠纷在委托鉴定之外得到实质性解决,为当事人降低成本、减轻诉累,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擦亮支部品牌底色。该院司法技术辅助室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打造了“司法鉴公正,为民见真情”党建品牌,做实党建与司法技术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并围绕“共建互促、共同学习、互相监督、共谋创新”与行业内外支部开展联学共建。该支部多次荣获“五好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其党建品牌也被市直机关工委选树为优秀典范。
创新工作机制,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该院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与方法。针对当事人鉴定需求,主动了解纠纷详情,找准矛盾症结,研判鉴定启动的必要性,避免“机械委托”。总结提炼出“三步四法”工作新模式:“鉴定申请前、鉴定程序启动时、鉴定意见作出后”辅助调解三步走,穿插运用“归纳争议焦点、典型案例引导、释明风险成本、科学评估结论”四项工作法,丰富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
突出实践特色,努力提升“定分止争”效果。在实践中,该院努力做实委托鉴定全流程调解,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法官与司法技术人员协作梳理争议焦点,化解矛盾;强化涉委托调解案件技术指导,出具调解建议函,引导当事人合理预期;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整理107个案例供参考,促进案件规范办理;建立司法鉴定辅助技术专家库,99名涵盖18个门类的专家入库,形成“1+N”智力支持体系。
践行司法为民,彰显司法技术使命担当。司法为民是该院司法技术工作的宗旨。自2023年以来,衡水两级法院运用“三步四法”牵头或辅助调解成功2025件委托鉴定案件,其中1000余件未进入鉴定程序,为当事人节省鉴定费用500余万元。相关案例被《法治日报》《中国审判》等媒体报道,并在最高院和省高院司法技术培训班作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