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助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枣强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充分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不动摇,积极开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充分发挥自身决策链条短、营业网点多、体制机制活、服务半径大的优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和网格化、全覆盖走访活动,全力解决客户急、难、愁、盼问题,将资金精准送达客户手中,切实用好“实、活、强、优”四字方针,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融资支持更“实”。为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该行比对企业清单,走访对接衡水创新港(肖张工业园区)、复合材料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和县域特色产业园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推动金融资源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现场发放金融服务联系卡片和特色信贷产品宣传单页,并填写金融需求调查问卷,针对企业发展中的不同融资问题,逐一给出解题思路和努力方向,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截至3月下旬,组织开展2场银企对接会,收集企业信息和需求1000余份,160家企业表达了金融需求,70家企业明确贷款意向,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科学安排信贷资源,合理适配金融产品,确保“一池金融活水”精准直达。



产品创新更“活”。为进一步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该行立足“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根据县域农林牧渔业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推出“兴农贷”特色产品,与已有的“兴业贷”“零售易贷”、“粮丰贷”、“家庭消费贷”及通用产品相结合,打造立体化特色信贷产品矩阵,全力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融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聆听企业呼声,创新信贷产品,结合复合材料行业特色及生产销售周期,围绕“一业一品”政策推出“兴业贷”特色产品,并根据纳税优质企业,推出“信易贷”产品,进一步提高园区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同时,根据走访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如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种类,满足不同企业和客户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有效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普惠效能更“强”。发扬“老农金”精神,各业务条线围绕“一池两新万企”行动谋划确定每月活动主题,制定配套拓展营销活动实施方案,走进第三届杏文化宣传推介会,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学雷锋、反诈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重点人群的实际走访,形成“以点带面”良好态势。比照前期建立的走访明细台账,根据走访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每周对部室支行和个人进行评比,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摸底,结合个人走访营销任务完成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走访小组成员,班子成员按分包片区加大督导力度,加速推进对农村各类经营主体走访进度。秉持“应降尽降”原则,为园区企业推出优惠措施,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将执行利率下调至3.5%,同时针对抵押类贷款,我行主动承担抵押登记费和评估费,企业除利息支出外其余费用应免尽免,真正将“降费让利”落到实处,让金融活水以更低成本滋养企业发展。



服务体验更“优”。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加大与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等合作力度,共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拓宽服务范围,不断增强专业联动和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针对小微企业和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针对符合融资需求的客户,简化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从贷款资料审核通过到放款完成,最长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实现办结,真正实现“让客户少跑腿”,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最快速度将信贷资金精准送到客户手中。


下一步,枣强农商银行将继续加大与特色产业园区和中小微企业的合作力度,共谋发展,带动金融资本源源不断流向县域、流向小微企业,使金融血脉更畅通,使企业发展动力更足,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孟宪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