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武强年画博物馆迎来了众多亲子家庭,大家一起赏非遗、听故事、猜灯谜、印年画,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气象。
“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自古便承载着‘一元复始’的团圆寓意。”讲解员李景玮向游客们介绍着元宵节的由来、习俗,以及武强年画的历史、艺术特色,“今天,咱们就在展馆中找元宵主题的年画吧!”随着讲解员的一声令下,游客们纷纷开始找寻。
“找到了!”顺着小游客的手看去,一幅名为《连年吉庆 万民乐业》的年画被端放在展架上。画中龙灯居中,栩栩如生,人们穿着节庆服饰,舞龙舞狮、踩高跷、唱戏曲,场面喜庆欢腾。
“大家通过这幅画,可以看出元宵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李景玮问。“龙灯大会!”“高跷大会!”“鹤龄会!”游客们争相作答,传统文化也通过这些作品鲜活起来。
随后,游客们来到猜灯谜区。写满福字的红灯笼下悬挂着精心设计的谜题:“元中赏月小窗前——打一节日”“春到无人日高升——打一字”“黄金条,包银条,中间弯弯两头翘——打一水果”……孩子们或踮脚看谜面,或与家长讨论,或高声作答,现场欢笑声不断。
在木版年画印制体验环节,孩子们在专业师傅指导下,用棕刷蘸取朱红颜料,在木版上均匀拓印,再将宣纸轻轻覆上……随着一幅幅精美的年画诞生,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作品合影。
学生段辰宇不仅是此次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他说:“今天的元宵节活动非常有意义,让我对武强年画里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小小讲解员,我希望将来能保护和传承我们的非遗技艺。”
李景玮介绍,多年来,博物馆通过师徒传承、以老带新、研学培训等方式,已培训年画人才1000余人;通过小小讲解员、非遗课堂进校园等形式,培养未来的“年画传承人”,至今已培养、筛选出小小讲解员300余名,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