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媛老师正在为学生解答问题。
梁媛媛
衡水十三中语文教师,多年带毕业班,获“高考功勋教师”“中流砥柱 十三脊梁”“优秀教师”等称号。
在青春洋溢的高中校园里,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呵护与引导。同样在多年教学生涯中,曦月同学和她的成长之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曦月刚踏入高三时,成绩并不出色,尤其是语文,总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她性格较为内向,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她时常感到迷茫和无助。作为语文老师,我关注到了她的不自信和迷茫,于是主动找到她谈心。
曦月开始只是反复强调成绩差、基础差。我们学校党委书记白祥友曾说:“不要总对学生说‘你为什么不行’,而应该常问问‘怎样做得更好’。”于是,我耐心地提示:“我们可以把问题化整为零,想想把语文拆解成几个专题,或者从你不擅长的题型入手。”面对我满是关切与期待的目光,曦月开始慢慢倾诉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烦恼和困惑。我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成长节奏,鼓励她不要轻易放弃。我认真地分析她的学习情况,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针对曦月薄弱的语文阅读能力,我专门准备了专项提升资料。对于阅读理解,我精心挑选了各类经典文章,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散文到小说,教她如何快速浏览把握主旨,如何精读细节理解作者情感;遇到一些复杂的长句,我会带着她拆解句子结构,分析语法成分,帮助她理解句意。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我总结出了相应的答题技巧和模板,让她在练习中不断熟悉运用。在做具体题目时,让她不仅会从模板答题,更会从全方位分析,真正做到了细致全面。
在诗歌鉴赏方面,我们也下足了功夫。我先系统地讲解了诗歌的常见意象、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不仅让她背诵大量的经典诗词,以增强语感和积累,更是逐字逐句地解读诗词,分析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遇到隐晦难懂的诗词,我会旁征博引,用生动的故事和例子帮助理解。同时,我还引导她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诗歌,比如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诗歌的背景,从审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堂上,我总是会特别关注她的反应。当讲到精彩的文学篇章时,我会用鼓励的眼神看向曦月,仿佛在说:“勇敢地说出你的想法。”每当看到她犹豫着举起手,我会迅速地叫她起来回答问题,然后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她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课后,我经常利用课间及时检查曦月的课堂收获,为她答疑解惑。在办公室里,在教室里,在楼道里,我指着错题,耐心地给她讲解:“这道题,你看作者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要这样理解……”不仅如此,我还关注着她的心理健康,引导她积极面对困难,学会调整心态。
在我的持续帮扶下,曦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语文成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在稳步提升,逐渐攀升到了中上游。更重要的是,曦月变得开朗自信,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临,曦月怀揣着老师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走进考场。最终,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毕业后,曦月曾深情地对我说:“老师,您就是我的一道光,是您陪我走过最艰难的时期。”其实我觉得,她何尝不是我的一道光,一道照亮漫长教学之路的光。这道光让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老师的重要性。未来的路上,我要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为了那一道道渴求的目光,做好那棵树,继续去摇动另一棵树;做好那朵云,继续去推动另一朵云。
作者: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梁媛媛
(图片由衡水十三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