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走进枣强县胡仁屯村的一家木工作坊,一个个质地古朴、精致细腻的木桶映入眼帘,枣强县箍桶技艺传承人王永明正在聚精会神地箍制木桶。在卷刨有节奏的刨动下,一条条碎木屑从刨子里飞出……


箍桶是一门精致古老的手工木艺,制作木桶的师傅即“箍桶匠”。枣强县胡仁屯村65岁的王永明就是这样一位箍桶匠人,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强县箍桶技艺传承人,他用五十载岁月在一斧一刨、一敲一凿中坚守着这门古老技艺。


箍桶,又称“圆木技艺”,是传统老手艺之一,一般选用纹理细腻、不易变形、气味芳香的杉木、香柏木为原料,用刨、斧、凿、锯、钻、锤等工具,经过选材、裁料、拼板、固定、打磨、箍口、修正、上漆等40多道工序,制作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桶状生活用具。


“我从小就对木工很感兴趣,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就已经能独立做木桶了。这做木桶可丝毫不能含糊,含糊一点它就漏水!”王永明笑着说:“随着人们对健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足浴桶有了迫切的需求,我便重拾梦想,对木桶进行了改良升级,生产更高品质的符合大众需求的木桶。”


由于技术娴熟、工艺讲究,王永明箍制的木桶具有硬度高、光泽好、不易变形、持久耐用的优点,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深受广大客户喜爱。2019年,枣强县箍桶技艺被列入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王永明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守望和坚持,让更多人了解箍桶这门行将消逝的老行当,使传统的箍桶技艺可以代代传承下去。


“据我了解,在衡水、保定、邢台、邯郸这些地方,只有我自己还在做这种手工木桶,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如果谁愿意学,我可以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如果失传了的话真是太可惜了。”王永明说道。


通讯员:朱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