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8月29日,走进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胡仁屯村的一家木工作坊,一个个质地古朴、精致细腻的木桶映入眼帘。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强县箍桶技艺传承人王永明正在聚精会神的箍制木桶。


8月29日,王永明将木桶外壁刨平。李金刚 摄


箍桶,又称“圆木技艺”,一般选用纹理细腻、不易变形、气味芳香的杉木、香柏木为原材料,用刨、斧、凿、锯、锤等工具,经过选材、裁料、拼板、打磨、箍口、上漆等46道工序,制作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桶状生活用具。


8月29日,王永明将木桶外壁刨平。李金刚 摄


8月29日,王永明给客商介绍产品。李金刚 摄


今年65岁的王永明,15岁起就跟随父亲学做箍桶,在日积月累中练就了一身好手艺。他箍制的木桶具有硬度高、光泽好、不易变形、持久耐用的优点,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深受广大客户喜爱。2019年,枣强县箍桶技艺被列入衡水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撰文:贾献义、丁静怡

视频: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