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老家的院子里,母亲每年都喂十几只鸡,其中必定会有一只大红公鸡。
每当黎明时分,家家户户的公鸡此起彼伏地打鸣,远处的、近处的连成一片,如果谁家没有公鸡啼鸣,就显得特别冷清。母亲习惯了在鸡鸣声中醒来,扛起扁担挑起铁筲去村东的土井挑水,冬天里那水在铁筲里还冒着热气呢,母亲烧火做熟饭后,我们才刚刚起床。
母亲能从鸡鸣中分辨出是谁家的鸡在叫,她常常会说,谁谁家的鸡叫得不好听,哑巴嗓儿,谁谁家的鸡叫得也不好听,声音不够足,还是自家的大公鸡不但声音叫得响亮,那最后的“哏儿”高音悠长高亢,简直就是余音绕梁、催人起床的号角。在鸡鸣声中,母亲又多了几分自豪感和幸福感,父亲是兽医,每年挑的鸡雏都是最好的,这公鸡的叫声自然也更加清脆响亮。为保证鸡鸣声脆,父亲每年都买好几只公鸡,到秋后,留下一只最漂亮声音最响亮的,作为整个鸡群的首领。声声鸡鸣,是每家的闹钟,准时且从来没有哪一只公鸡偷懒不报晓过。那时候家里没有闹钟,我们姐弟几个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母亲根据鸡鸣声起床,每天挑水做饭的时间固定,我们就能准时上学。
如今几十年过去,家里每年养的那些漂亮的报晓的公鸡们,在我的脑海中都是红红的冠子,红中有黑的羽毛,想起时,竟是久久无法释怀。
作者:刘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