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莉老师课间和同学们讨论问题。


刘英莉

衡水市第十三中学生物学科教师,现任高三生物学科组长。多年任教高三毕业班,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教学成绩优异。先后参研多项省市级课题并顺利结题。所执教的优质课,撰写的论文、教案等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一等奖。


在童年的纯真时光里,我就有了一个温暖而纯真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岁月飞逝,如今的我已经幸福地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多年。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传递智慧的热情,在我的心田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我们十三中校党委书记白祥友常常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弟弟妹妹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你就去成为一名什么样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最终成长为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正是这份对学生的爱与责任,鼓舞着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前进。我深知,要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就必须采用更加高效、生动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成员间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共享荣辱。同时,奏响“课堂三部曲”,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课中鼓励和课后留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核心,巧妙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较为基础的问题,鼓励暂时落后的同学回答,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挑战性比较强的问题,则邀请优秀学生分享见解,促进同伴间的智慧碰撞。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我都不吝褒奖,孩子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如同注入了汩汩清泉,热烈欢快。

  

课堂之外,我会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作业的检查和督促,我喜欢让学生用改错本巩固学习成果,每位同学都要有自己个性化的错题积累工具。每次检查改错本,我都会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我的批阅,有时候是几句鼓励性的话语,有时候是失误的纠正,有时候是一张可爱的小贴纸……久而久之,改错本逐渐成为了我和学生交流的“后花园”,学生总能从中汲取到前进的力量。

  

然而,改错本的推进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会有一些“小插曲”。有段时间晓鹏同学的改错本总是出现问题,不是字迹潦草,就是内容单薄、敷衍应付。我很生气,让他重写,可是效果平平。

  

又是一次小测,意料之中的是晓鹏的分数开创了“历史新低”。晚自习我把他叫出教室询问最近的学习情况。没想到晓鹏瞬间泪流满面,一米八多的大个子,此时哭得却像个三岁的小孩子,他说:“老师,我都按你要求的去做了,可就是学不会。”言语之间,满是遗憾和失望。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想做好却又力不从心。我拿出纸巾递给他:“别着急,老师觉得你本身是很有实力的。只不过是到了瓶颈期而已。来,咱们一起研究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接下来,我和晓鹏一起找出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心态上的,也有学习方法上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告诉晓鹏:行动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守好课堂的主阵地,课下真正把改错本利用起来,用它来查漏补缺。坚持不懈,你一定能重回巅峰!谈话的最后,我看到晓鹏的眼睛里又有了光,那是奋进之光。

  

第二天一早,晓鹏就把再次整理好的改错本交了上来。我翻开一看,果然特别用心,于是接着鼓励他:“你看,这不做得很好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心去学,一定能行!”晓鹏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放心吧,老师!”从此以后,晓鹏更加专注于课堂,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成绩也随之稳步提升。即便偶尔遭遇挫折,他也未曾放弃过对学习的热爱与追求。我坚信,终有一日,他能够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模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与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共同见证着每一个梦想的种子如何在汗水与坚持的浇灌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晓鹏的转变,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让我更加坚信: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启迪与灵魂的塑造。在未来的时光里,我将矢志不渝地投身于教育教学这片沃土,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我相信,只要我们十三中人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理念,就能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收获成长,共同见证每一个孩子的辉煌时刻。

  

作者:衡水市第十三中学 刘英莉

(图片由衡水市第十三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