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石头可以有那么多花样、那么多特色……”当房景涛讲起自己的收藏品——上千方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石头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位住在衡水市桃城区的48岁藏石达人,有着20多年的藏石经历,还参加过中华传世名石大赛并获得荣誉。近日,记者来到房景涛家中,听他讲述与奇石的不解之缘。


与奇石结缘


初见房景涛,他正拿着一块布巾,轻柔地擦拭着手中的石头。房景涛介绍:“奇石就是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般的石头,其材质、造型、色彩及花纹不同寻常,可供观赏收藏把玩。”


房景涛如何与奇石结缘?这要从1999年说起,彼时在石家庄上班的他,休假时来到南三条批发市场购买生活用品,正巧碰上了奇石展。在展会上,形态各异的石头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宛如人物,有的恰似花卉,还有的石头上呈现出日月星辰般的奇妙图案。其中,一块放置在碗中的小石头吸引了他的目光,小石头图案丰富、色彩绚丽,非常漂亮。房景涛不禁好奇地问道:“这块石头是画的吗?”“这是雨花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来自南京的参展者的解答,为房景涛开启了一扇通往奇石文化的大门。从此,他对奇石的喜爱如潮水般一发不可收拾。


那时,他每月仅有七八百元的收入,为了买到心仪的石头省吃俭用。为了增加对石头的了解,他还买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参照自己收藏的石头做起了笔记。


踏上寻石之旅


2008年“迎奥运”奇石展上,一方名为“故宫”的雨花石令房景涛如痴如醉。展览者报价很高,房景涛多次与对方沟通希望以适宜的价格购入,但并未能谈拢。他没有气馁,通过朋友得知这方雨花石收藏者住在南京。之后,房景涛多次奔赴南京,最终以诚意打动对方,得偿所愿。



2015年,房景涛带着这方“故宫”奇石参加中华传世名石大赛,在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方石头中脱颖而出,斩获“中华传世名石”的殊荣。随着收藏的石头越来越多,房景涛通过“以石养石”的方式维持着玩石的开支,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2013年,他在北京十里河开了一家石馆,在这里不仅交到了更多石友,还对奇石文化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为了能收获更好的石头,2021年,房景涛索性直接住到了奇石盛产地四川省泸州市何家坝村,一住就是一年半。期间,他每天挨家挨户去石农家淘石头,为此收获颇丰。


感悟奇石自然之美



除了寻石、藏石、记石外,赏石也是房景涛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房景涛表示,石能定心,只要他一看到石头,就能“解冷解热解肚饥,解烦解闷解自己”。“只要一看到这些石头,我的心就沉静下来,什么烦心事都会忘记。”房景涛说,有一次夜间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边起身来到台灯下摆弄刚收来的雨花石,恍惚间,仿佛置身于奇妙之境,耳边传来清脆的鸟叫和瀑布声,自己仿若靠在松树上惬意欣赏,随后给这块石头命名为“春松映瀑”。


房景涛说,每块石头都是一幅画卷,需要发挥想象力,才能在石头中看到大千世界。“收藏奇石要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审美水平、艺术素质、综合知识,才能与奇石产生共鸣。奇石美在纯真、美在意境、美在雅趣天成,这也是奇石区别于人为工艺石的最大特点。”在房景涛眼里,上千方石头,就是上千幅画卷。他还给每方石头取了一个名字,有“遥看瀑布挂前川”“太极”“书法石”……“这些石头太美了,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我赏玩石头,就是在发现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是房景涛常挂在嘴边的话。


“若能识得石中趣,胜过寻山万里游”,房景涛如今真正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意境。他20多年来收藏的石头不计其数,可用吨计算,经过筛选淘汰留下的精品近千方。他表示:“天下石友是一家,希望今后结识更多的奇石朋友。”他还梦想着开一个奇石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奇石的魅力和奇石文化。


摄影 夏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