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4户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47名,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这一串闪光的数字见证着衡水市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攀升的足迹,也托举起全市老年人稳稳的晚年幸福。


2023年我市将“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列入20项民生实事项目。市民政局持续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适老化改造“一户一案” 让老年人幸福“触手可及”


“这些可解决了我不少生活难题,家里人照看起我来也轻松多了。”前不久,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索水口村宋仁卯家进行了一系列适老化“小改造”,原有的入户高台阶保留了一侧,另一侧改成了缓坡,方便腿脚不利索的宋仁卯出入。同时,民政部门还根据宋仁卯的身体状况,配备了沐浴椅、床边护栏等设施。提及这些适老化变化,宋仁卯笑得合不拢嘴。


我市连续两年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内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完成以上人群家庭适老化改造的县(市、区),按照相关要求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并不断延伸优化改造内容,持续改善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我市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原则,充分考虑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清单》,并确定4个类别的政府补贴项目和7个类别的自费项目,为改造对象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同时,对全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实行“一户一案”,从改造申报、资格审核到上门评估、项目施工,再到最后的检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详细录入改造档案。2023年全市实际完成改造任务1434户。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守护幸福“夕阳红”


2023年7月31日,一场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2023年衡水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我市拉开帷幕。来自13个县市区的29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4名选手脱颖而出,代表衡水登上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1名选手获全省技能大赛优胜奖。


只有补齐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这块短板,才能为养老服务打通“堵点”,消除“痛点”,显著提高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幸福感。


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将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定细则、定内容、定成绩,完善工作机制。重点培训《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重点培训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职业守则,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照护特点,老年人常见冲突和压力处理方法等专业知识,提升养老护理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目前,我市已经完成新增等级认定养老护理员147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32人,占年度任务量128%。全市1243名养老护理员,均已完成“岗位大练兵”培训和县级培训。


构建养老服务三级网络  助力老年人家门口安享晚年


走进衡水市老年养护中心,各色功能室和服务设施让人眼前一亮。在康复器材区、舞蹈室、书画室、观影室等功能室里,老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怡然自得。


“本来觉得孩子们忙,不愿意再让他们费心思照顾自己,所以才自己住到养护中心来,没想到这里条件这么好,照顾我们的医护人员也非常专业,我都不太想回家了。”住在这里2年的张大爷笑着说。


衡水市老年养护中心于2023被评为“四级养老机构”,是目前我市等级最高的养老机构。它的发展建设也是我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


2003年以来,市民政局持续推进县乡村养老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在县一级,着力确保每个县至少有1家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依托养老机构建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具备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应急支援、培训示范等功能。在乡镇一级,通过拓展乡村养老机构服务功能或新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方式,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健全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在村一级,采取“三个鼓励”的方式,鼓励相邻或相近的村联合建设区域性农村互助幸福院,鼓励农村互助养老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社会福利设施共建共享,鼓励支持设置邻里互助点,探索农村“抱团式”养老。


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79个,覆盖率67%,农村互助幸福院(邻里互助点)数量达到3148个,覆盖率超70%。布局合理、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正在有效推动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