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两连跳!


——魏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跑出加速度



中建材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中性硼硅玻璃瓶生产场景。(受访者供图)


日前,河北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2023)》,全省共20个县(市、区)由B类县跃升为A类县,我市7个县(区)位列其中,魏县榜上有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9至2023五年时间,魏县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从全省C类县跃升至A类县,实现了两连跳。


2022年,魏县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得分居全省第11名、全市第1名;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8家、创业服务机构达到13个,两项得分均居全省并列第1位。


2023年,魏县继续加大工业创新力度,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3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总量居全市前列。完成技改投资2.4亿元、增长190%,全市排名第一。


近年来,魏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打造了新引擎、培育了新动能。


政策支持 驱动发展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魏县经济开发区的中建材凯盛君恒有限公司,刚走进公司展厅就被一根根细长的中性硼硅玻璃管所吸引,研发中心负责人戴季初向记者介绍,这里所展示的都是他们自主研发的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及产品。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生产技术,解决了熔化温度高、硼易挥发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药用玻璃领域的空白。他们先后与国药中生集团、山东省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并为10余个省市40余家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公司核心产品药用中硼硅玻璃管作为疫苗瓶原材料,被评为河北省单项冠军产品。


谈到科技创新,戴季初说:“公司围绕医药包装产业链短板问题,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的生产、研发、销售,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是世界第五家、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先进的‘全氧燃烧+电助熔’熔化工艺和丹纳法拉管工艺实现高品质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稳定量产的企业。”戴季初告诉记者,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技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近几年,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及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1100余万元。


近年来,魏县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引进建设了一批高精尖项目。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魏县制定《魏县县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县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专件,就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及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提出明确要求。截至2023年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56家,规上工业研发机构占比达到65%。


真金白银 支持创新


“我们与数百家央企、国企和知名民企合作发展,为数以千万亿的‘中国创造’产品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包装。”日前,在魏县河北百缝制线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公司董事长郭世伟说。在这里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从清花疏棉到拼股加捻,一包包化纤原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后,被制成了一筒筒缝包线、缝纫线。


“我们能够快速成长,除了过硬的产品质量,离不开地方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郭世伟说。据了解,该公司年产400余种规格品类的优质缝包线3万余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技术专利26项。


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实施,让魏县科创能力快速提升。2023年,魏县科技研发投入突破1亿元,魏县发改局申请设立县域创新跃升计划专项资金,确保科技创新有效投入。同时,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落实市级研发后补助文件精神,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深入实施苗圃工程、雏鹰工程、科技小巨人工程等,助推该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县科技、税务、财政等部门,大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切实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动能。


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基础上,魏县不断加强与国家部委和重点院校人才技术合作,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技术装备改造提升,并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科技热风 吹遍乡野


魏县积极推进县经济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引进国内外专业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校毕业生,为县域发展注入创新血液。如今,科技热风已吹遍魏县乡野。


由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团走进企业“号脉开方”,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精准帮扶。他们助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帮助企业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科技特派员深受群众欢迎。魏县德政镇后西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科技热风”让这里的村民富裕起来。在村北大田里,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刚从山东泰安学习大棚新技术回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刘江介绍,后西营村从贫困村到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专业村,再到“鲜蔬小镇”,离不开科技特派员们的帮助。


刘江说,20多年前,全村开始种植菠菜、白菜、白萝卜等蔬菜,村民收入低,老支书刘贵山带着几个党员、村干部到山东引进了大棚瓜果蔬菜种植技术。第二年,村民的收入就翻了倍,从此“科技热风”在后西营村刮了起来。刘爱勇是村里科技型农民的代表,他建起了“西营蔬菜种植交流”微信群,为村民发送蔬菜种植的新模式、新技术以及市场的最新动态。


高级农艺师、山东农业大学名誉硕士生导师岳雪龙,经常到后西营村进行技术指导,他说:“后西营村群众爱学习、懂市场,群众有我的微信,遇到技术难题我可以随时帮他们解决。”像岳雪龙一样被村民当“财神”敬重的还有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乜兰春、河北工程大学教授蒋子春、王丽萍……


在魏县,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把科技创新的火种播撒在创新发展一线,当好科技政策宣讲员、政企对接联络员、项目工作辅导员、研发转化推进员,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这里集聚,助推企业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来源:邯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