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衡水市发改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建机构、定方案、明时限,学用结合、以学促干,迅速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
深入学习开拓思路,推出一批发展举措。去年汛期,启动应急价格日监测,有力支撑了全市受灾地区保供稳价。举办多轮“全员学习、能力提升”系列专题培训,使人员沟通、协调能力大幅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牵头作用不断发挥,组织开展“找差距、补短板、提位次”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涌现出“标准地+承诺制2.0”“个转企”国家级试点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组织开展访雄安暨企业供需对接洽谈等活动,推进雄安衡水协作区项目进度,饶阳片区幸福路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部建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灾后恢复重建指示批示精神,在全省率先印发《洪涝灾后重建总体实施方案》及5个配套工作方案,指导饶阳等灾区第一时间抢通电力、通讯、燃气、交通等设施,受损农房和学校全部完成修复,全省单体投资最大的灾后重建交通项目——国道240线姚庄桥改造提升工程开工建设。
深度调研整改问题,补齐短板弱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发改委围绕课题研究,深入基层、群众、企业,听民声察实情、找症结谋对策,提思路定措施。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活动方案》,绘制了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图谱,筛选确定了30多家重点对接企业名单。紧盯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民生等重点领域,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推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已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推进问题200余项,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深化融合以干践行,形成一批发展成果。推动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他们依托在京商会、行业协会赴京津开展小团组精准招商760批次,达成合作意向180余个。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省支持衡水15项政策落实到位,11项快于时间进度或取得标志性成果;改革工作半年考核居全市首位,“深化伴随式协作模式”受到通报表扬。“谋跑争促”成效明显,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争取上级重点项目28个。新材料产业集群被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重点培育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自2023年以来始终居全省首位。数字衡水加快建设,高速智能信息网络建设等9项工程全部或部分完成。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改革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使衡丰发电厂本采暖季实现中长期合同全覆盖,洁净型煤配送完成率100%。积极开展民生工程政策宣传月,2023年省定20项民生工程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完成报送省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监测等15项任务400余次,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始终控制在全年调控目标内。市级储备粮油完成轮换,“四位一体”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系统实现全覆盖。
通讯员:王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