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邑古城首届夜游文化节开幕的第八天,晚上八点,夕阳余晖尚在,可古城已是一片繁华的景色了。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步入古城广场,孩子们有开碰碰车的,有坐七彩滑道的,有荡网红秋千的,有玩气垫迷宫的……优美的音乐伴着孩子们的嬉闹声和家长的欢笑声此起彼伏,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步入特色美食一条街,蒙古烤肉、冒烟冷饮、烤苕皮、大桶水果茶的叫卖声清脆悦耳。大草原烤串的小哥,随着音乐扭动着腰肢,挥舞着他灵动的双臂,嘴中啍着优美的小曲儿,一把把特大的肉串金黄喷香,让你忍不住地想去品尝。


人越来越多,阮造型大剧院上的霓虹灯,与古城墙上的大红灯笼遥相辉映,广场上各式各样的彩灯绽放,整个广场五彩斑斓、灯火辉煌。远远望去就是一个偌大的灯光秀广场。


脚踏青石板、头顶红灯笼,穿过古城门步入古城,一眼望去,翠绿的枝丫与大红牌坊映衬着,在灯光下绿得迷离、红得辉煌,更彰显出了古城的深邃与壮美。街道上各种摊位早已摆满,有饶阳著名的金丝杂面、特色糖稀、甜甜的烤红薯、老扒糕、爆米花、烤香肠、烤串等。街道边还有很多小型的儿童乐园,有钓鱼的、画画的、捏彩泥的、套圈的、各种手工制作的,还有卖小饰品的。街正中十字口处,各种传统的手绣虎头鞋、绣花肚兜、手帕,精工细作、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大型的台球厅是年轻人的挚爱,开放的舞台是百姓的欢快。空中,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极光漂浮闪烁,忽而跃上树梢,忽而跳上墙壁,忽而戏逗着游人从头顶划过,人们嘘声不断,孩子们举手去抓,游人们也去拍打,热闹非凡。


古街上各种叫卖声连绵不断。一群鲜活的新生力量——大学生、中学生,还有小学生也加入其中。他们大的二十来岁,小的只有六七岁,大多是流动着沿街叫卖,有学习用品、玩具、饰品、自己制作的各式饮品等。青年阳光帅气,声音洪亮率真,小朋友活泼可爱,童声有趣稚嫩,不出几步就能看到他们叫卖的身影。


快到古街的尽头,我走进了诗经里长廊,青砖的月亮门依次排列,古朴的小路直通尽头,泥土麦秸墙壁上,不仅仅有诗经砖雕,还有爬藤绿植,土墙、砖雕、绿叶好似一幅画,堪称完美。游览了一圈的诗经里,不禁为这古老的诗经文化与古建筑的完美结合发出阵阵惊叹。


出了诗经里,随着人流来到了泥塑长廊,人们排着一字长队,欣赏着古朴的泥塑艺术,泥塑长廊在橙色灯光的照耀下更加灵动。这是农耕文化末期的一个完整缩写,对于“00后”来说,在这里,他们能生动完整地了解这段还留存着祖父辈余温的历史,孩子们还在不停地提问:“小麦是这样收的吗?土地是这样翻的?盖房就用土坯吗?原来白菜红薯这样保存啊,水井是这样打出来的呀……”


沿着泥塑长廊来到水系边,与古街的繁华喧嚣相比,这儿就显得温馨静美了。水边灯光迷离,高高的红灯笼散发着暖暖柔柔的光,人们走在这里自然都会压低音量,一些小情侣相互依偎着喃喃私语。青石板上古朴的木桌木椅错落有致地安放在那里,小桥旁,几个年轻人正在弹奏优美的乐曲,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桌边,品着美食,喝着冷饮,静静地听着音乐,观赏着小桥流水、金鱼跳跃、奇山怪石、枝叶轻舞,好不惬意。


我静静地伫立在小桥上,放眼望去,古城青砖灰瓦错落有序,红灯笼给古城的墙壁上涂上了一层柔柔淡淡的光,细波的流水弯弯曲曲。顺着小桥望去,曲折的城墙边,小路上灯光扑朔迷离,在郁郁葱葱的林子里若隐若现,好美。我仿佛来到了江南,来到了江南的古镇。这时,突然一声欢呼声,我猛一回头,望见了一缕金色的光,这是铁花独有的光亮。我急忙想赶到近处观看,可人太多,根本无法靠近。我远远地望着这传承了千余年的铁花艺术,一簇簇璀璨的金花从高大古城墙的顶端喷薄而出,似巨龙在飞舞,又似瀑布在倾泻,喷涌的金花朵朵相连,叠叠相恋,错落自如,似天女散花,金灿灿地点亮了古城。空中几架无人机快速地旋转着,地上密集的快门频闪着。饶邑文化里的风景,风景中的饶邑古城更加古朴典雅,更加绚丽多姿。


我赞叹古城的繁华,赞叹古城的温婉,更赞叹古城的壮观!


作者:邹亚町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