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7日,周六。


清早起床,拉开窗帘,便看到楼下油亮的法桐叶子。小雨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下起来的,悄无声息间,就让花草树木换了一套绿得扎眼的装束。鸟鸣逐渐稠密起来,却看不到鸟儿们究竟躲在哪里,但听得出来,它们也很享受这份温润呢!


下雨天最惬意的事,就是读书了。吃过早饭,我拎着水杯,来到了衡丰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这已经是我周末生活的习惯动作了。相比工作日期间回家后一个人呆在书房和灯光作伴,我更愿意到这里去读书,因为在读书之余,还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聊天,或者看看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居民来这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心里也会感觉舒坦起来。


衡丰社区的图书角在一楼。也许是雨天的缘故,我刚到的时候,这里还没几个人,环境还是一如既往地整洁,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传习录》读了起来。约摸过了半个小时,来这里的居民慢慢多了起来,先是几个小朋友叽叽喳喳走了进来,看到我马上捂住了嘴巴,然后冲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轻手轻脚地走到了有声书墙边,拿下耳机戴在头上,认认真真地听了起来。


这倒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许是因为年龄大的缘故吧,我对这种高科技的产品向来有些抵触,大诗人陆游都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靠耳机听怎么能读懂书的真谛呢?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书是不是听进去了,看孩子的表情就够了,他们有的极为专注,一本正经,有的则小声笑了起来,虽然读的书不同,但他们都沉浸其中,这就是读书的乐趣所在啊!


这时候,门口又有几个人走过来,一看装束就知道是精心打扮过的,其中有一个是我楼上的邻居,看到我连连摆手。我放下书走过去,她笑眯眯地告诉我,今天是她们舞蹈队的演出彩排,过两天市里有一场大型演出,她们的节目是压轴的。她邀请我一起到楼上看看她们的排练成果,虽然我对舞蹈艺术不太了解,但盛情难却,于是就跟着上去了。


三楼演播厅里,大屏幕已经亮了,里面的空间还是蛮大的。出乎意料的是,我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衡水市群艺馆馆长、市舞协主席郑广义,一问才知道他居然是这里的常驻名家。由舞蹈家亲自培训指导,这水平肯定差不了!果然,伴着优美的音乐,队员们翩翩起舞,那舞姿,已颇有了几分专业的味道。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平时总扯着嗓门说话、风风火火走路的邻居,今天居然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她已经完全沉浸在音乐里,和画面融合在一起了。


一曲跳罢,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虽然是排练,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但精彩却是一分不少的。


郑广义告诉我,如果常来的话,可以看到不少“名家”,比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占军、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吴超、河北省优秀基层宣讲员“桃城老井”井朝顺等。“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公共文化空间挂牌以来,一批文化名家入驻,常态化开展文化沙龙、艺术鉴赏、亲子诵读、研习传承、展览展演等文化活动,与文艺爱好者、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让群众在家门口随时随地就能感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受到老百姓热烈欢迎。


从楼上下来,几个小朋友已经摘掉耳机,到游戏区玩儿了,我坐在有声书墙下,拿起耳机,想尝试一下,正看使用说明呢,一个热心的小朋友跑过来,手把手地教给我怎么用,很快,耳机里就传来了温润的读书声。我冲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他笑了笑,高高兴兴地跑走了。


一转眼,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刚到门口,看到邻居老庞走了进来,我笑道:“这都啥点儿了?你不吃饭,人家社区的人也要吃饭啊!”


老庞冲我摆了摆手:“无妨,我这点儿事只需要15秒。”说完,他走到一块智能显示屏前,随手点了几下,一张日程安排表呈现出来。老庞指了指屏幕说:“我就是来确认一下书法交流活动的日子,要说也怪了,明明已经看过了,还总有点不相信自己,怕错过了。”


“你啊,这叫翘首期盼!”我说。


“对!”老庞点点头,“文化活动多了,咱盼头也多了!每次活动,社区都会在数字化平台提前公布,咱参与起来方便多啦!”


老庞走了,外面的小雨也已经停了,透过玻璃门看过去,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邻居和她的队员们换下了模特服,拎着篮子去超市买菜了。


从社区出来,我忽然有了一种微醺的感觉。


书如酒,读得多了,莫非也会醉人?


想想一上午的经过,我似有所悟——


既有柴米油盐,又有诗与远方,也许,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这只是5月27日这天,市区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缩影。真希望,我们身边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文化客厅,让更多人感受文化无声的浸润滋养……


作者:邢东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