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面对国民党蒋介石反动集团向解放区发动的大举进攻,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中共安平县委紧紧抓住土地改革的时机,到1946年底贯彻执行《五四指示》,全县26739户贫下中农分得了土地和财产。经过土地改革的斗争锻炼和考验,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土地改革的初步胜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支前的积极性,在人力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资料图)安平县党史研究中心供图


1946年12月初,冀中区党委要求安平县再扩军500人,成立一个独立营。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县委于1日召开扩大会议,要求在旧历年前完成扩军1200人,其中要有区村干部300人、党员300人。县委号召党员、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青壮年拿起武器,保家保田,保卫胜利果实。县武委会主任田农第一个报名参军,当即被任命为独立营营长。一区区委书记赵政民闻讯,连夜赶到县委,坚决要求参军,被任命为营教导员。第二天就挂出了“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营”的牌子,并开始办公。县长刘庆祥给14岁的儿子报了名。晋察冀边区模范工作者、四区区长张文宗当时已32岁,也报名参军。被誉为“冀中子弟兵母亲”的李杏阁大娘把两个儿子送去参了军(一个刚满18岁,一个才16岁)。在县区领导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下,南牛具村4名村干部集体入伍。当场报名的村干部就达393人,还有40名村干部替儿子报了名,43个青救会主任全部报了名。在干部的带动下全县很快形成了参军高潮,半月内报名入伍者高达1804人(其中女性14人)。


《晋察冀日报》在1947年1月15日报道说:“安平县翻身农民在县委提出的踊跃参加农民保家独立营的号召下,造成了空前的参军热潮。从12月15日起,成百的翻身农民,每日在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欢迎下向保家独立营涌进。……仅十天工夫,实际入伍者已达1503名,编成了十个连,入伍者仍陆续不断。”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盛况。随着入伍人数剧增,县委决定将独立营改为独立团。


“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政治素质较高,全团1804人中,县区干部17人,村干部491人,党员530人。工人、雇农、贫下中农家庭出身的1787人,占99.1%,富裕中农家庭出身的18人,占0.9%,工人、农民成份的1641人,学生成份的113人,文化素质在当时也是较高的。


独立团的成立,给翻身农民壮了胆,增强了全县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进攻的信心。随即全县人民又自发地掀起了拥军高潮,赶车的、推车的、挑担子的、背包袱的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进城里,慰劳品堆得像小山一样,足够全团吃半月二十天的。


1946年12月26日,安平县委在县府大操场举行了庆祝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成立大会。县委书记张根生宣布了独立团领导成员名单,号召全团指战员保家保田,英勇杀敌,为全县人民增光。


安平县独立团是九分区第一个独立团,经过20天的整编训练,正式被批准加入主力部队,县长刘庆祥亲自送独立团到解放军三纵八旅驻地易县西邵村,受到旅长兼政委王道邦、政治部主任刘光裕、后勤部长郭超等领导及全旅战士的热烈欢迎。次日,冒雪召开了欢迎大会。独立团被分别编入三纵八旅562团、563团、564团和旅直四个单位。


野战八旅是晋察冀边区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部队,独立团的战士们不计名利,英勇杀敌,转战南北,曾在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的指挥下,于1947年6月参加了著名的青沧战役;10月参加清风店战役,配合兄弟部队歼敌1万多人,活捉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11月参加了解放华北重镇石家庄的战斗,歼敌2.4万余人,取得了打攻坚战的经验。1949年4月参加了太原战役,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38年反动统治。在这次战役中,原独立团战士佟文海任指导员的四连,被授予“登城先锋连”称号,全连集体立大功一次。1949年1月,三纵八旅改名为六十三军一八八师,并于1950年底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著名的五次战役。以后部分同志参加了抗美援越战争。


独立团的战士们南征北战,有的为保卫胜利果实,为祖国的解放献出宝贵的生命;有的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许多人荣立了战功,许多人成了我党我军县、团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来源:安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