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女性,在革命战争时期,残酷的战争并没有将她打倒,反而激发了她强大的内心力量,演绎出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她,就是衡水市坚强的革命母亲薛端。


4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老党员薛端家中,听她讲述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得知记者前来采访,薛端一大早就穿好自己喜欢的衣服,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客厅等候。已届鲐背之年的薛端,经过战火的淬炼,岁月的沉淀,变得鬓发斑白、满脸皱纹、双耳发背。忆及那段峥嵘的血泪岁月,薛端满含泪水,语气沉重地说:“我永远都忘不了鬼子明晃晃的刺刀,更忘不了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和乡亲们……”



薛端今年95岁,1928年出生于饶阳县留楚镇西万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正值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期间,12岁的薛端在村里上小学,她的老师薛满仓见她动作敏捷、跑得快且机灵,多次派她给共产党送鸡毛信。因为表现好,1942年12月29日,老师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我负责给共产党送鸡毛信。那时候鸡毛信是用麻杆蘸着淀粉写,用碘就能显示出字的内容。”薛端回忆。


“我特别痛恨日本鬼子!”薛端气愤地说。随后,她陷入深深的回忆。1942年5月,炮火打破了薛端家乡的宁静,日军进村扫荡,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一次,日军抓住薛端,拿着刺刀威胁她,让她交代有没有共产党,因为从小接受爱国教育,她毅然说“没有”。这时,恼羞成怒的日军想要杀她,她与敌人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及时甩掉了敌人,在夹墙缝里没吃没喝待了三天三夜。从那时起,抗日救国的种子悄然埋在了她心间。此后,薛端继续为共产党做事,并担任妇救会主任,组织动员7人一起参加八路军,她还和母亲经常救济村里的穷人,把能吃的都给村民,自己家捡蒜辫子煮煮充饥。    


“一个小女孩到处跑跑颠颠的,方便。日本鬼子不会怀疑。”回忆起给共产党送情报的经历,薛端显得很轻松。其实,当时处处充满了危险。有一次在送信的途中,她遇到日军,日军把她和另外三名村民一起抓了起来,进行盘问。在问过一连串问题后,几名日军互相议论着什么,薛端同村民趁机拔腿就跑。等日军发现并朝他们开抢时,薛端已跑到百米开外。逃跑过程中,紧跟薛端身后的两名村民不幸中弹身亡,还有一名被日军打中了腿部。万幸的是,子弹没有打中薛端。“那时非常害怕,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就是子弹不断从身边穿过去,我一口气跑回了家里。”薛端说。


经历过最严峻的考验,薛端终于迎来了不需要躲藏和战斗的日子。抗战胜利后,薛端留在了村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妇女主任。那时,她把上级组织发放给自己的粮食和钱款分给穷苦的人,还组织全村妇女为部队做军靴、军袜、军衣。“那时我动员我弟弟,身边的亲戚、村民都去当兵。”薛端说,弟弟走的时候才15岁,成了一名骑兵。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有7名知青下乡来到西万艾村。薛端积极配合村里为他们盖伙房,生活上还经常照顾他们,为他们煮花生、蒸粘窝窝、蒸包子等。有一天晚上下大雨,薛端披上塑料布冒雨去查看知青所住的房子,发现一间有要倒塌的危险,而正在熟睡的知青却全然不知。她冒雨叫上村民及时修复,避免了一场危险的发生。薛端所做的一切,让知青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知青也真正融入了他们村。直到现在,薛端和那几位知青还经常联系,就像亲人一般。


1983年,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薛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始经商。她卖过服装、开过工厂,带领部分村民一起致富,还安置一些残疾人员,帮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心。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个中国同胞的心,作为一名80岁高龄的老党员,她第一时间拿出平时积攒的钱,捐助给灾区,还捐赠了一些自己从未穿过的鞋和衣服,默默为灾区祈福加油。



如今,薛端老人虽已年过九旬,身体却还算硬朗。平日,她喜欢儿孙们围坐膝下,给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老人的现在的生活,淡泊宁静、怡然自得。“俺娘经常跟我们说以前抗战的日子,说的都是八路军抗战多不容易,却很少说过自己为抗战付出过多少。在生活上也是,过得平平淡淡,从不提什么要求,非常知足。”薛端的女儿薛春美说。


采访接近尾声,薛端甚是珍爱地抚摸着2021年衡水市有关部门颁发给她的“革命母亲”荣誉证书,就好像在触摸着那段无比艰辛而难忘的岁月。她用朴实的话语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人们都能够珍惜当下,别忘了过去,一定得好好奋斗……”


摄影:张玲玲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