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西、广东地区的人大多爱“嗦粉”,但近日南方雨水频繁、气温逐渐回暖,米粉、肠粉、河粉等湿米粉开始进入“风险期”,无论是米粉本身,还是“码子”“卤子”里可能添加的泡发木耳等,都可能在高温高湿天气下被污染或霉变。最近“嗦粉”的食客们可是要多加小心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从近几年相关报道来看,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每年5~10月份。比如,2020年7月,广东揭阳有11人因食用过期粿条(湿河粉),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医治无效去世;2018年10月,广东河源的杨先生一家吃河粉后,母女二人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朱毅进一步介绍,导致上述米粉中毒事件的罪魁是米酵菌酸毒素,它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喜欢”污染含糖、含脂和发酵的食品,如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玉米淀粉、糍粑等)、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变质的木耳和银耳等。但这种毒素不是一直存在,只有当特定食品储存不当(处于pH值为5~7、温度为25℃~37℃环境中)或放置时间过长时,才易滋生。
食用滋生了米酵菌酸毒素的食物后,患者通常在2~10小时内发病,但引发的中毒反应因人而异,基本与进食量呈正相关。患者刚开始会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者可出现黄疸、皮下出血、腹水、惊厥、血尿等,对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损害,病死率较高。不幸的是,米酵菌酸毒素十分有“个性”,不怕热,100℃煮沸也无法破坏其毒性,且临床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
虽然米酵菌酸毒素很“难缠”,但大家也不要惊慌,防中毒可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看标签选购、低温储存。购买湿河粉、湿米粉等食品时,注意查看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千万不要购买,因为有些食品如河粉、粿条等,虽已被污染并产毒,外观却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买回后,要将湿米粉冷藏,必须在当天吃完。如已出现霉变或颜色改变等,即使没过保质期也不能食用。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如管理规范、环境良好、货物周转速度快的超市,若要购买散装的,尽量选择看起来卫生干净的店铺,并购买当天生产的。
2.若想自制谷类发酵食品,一定不要使用霉变谷类原料,如霉变的玉米、大米等;制作时勤换水,防止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储存此类食物时,一定注意防潮,以防霉变。
3.泡发木耳、银耳时,注意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及时食用,现泡现吃。此外,不要随意采食、购买鲜银耳、鲜木耳,因其非常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吃干制的最保险。
朱毅最后提醒,若不慎中毒,感觉不适时必须立即停止食用,可尝试催吐以减少伤害,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急诊,主动告知医生进食史以方便确诊。
编辑:刘燕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原标题:“嗦粉”也会引发中毒?食品专家:小心藏在粉里的这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