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阳河畔 王建全 摄
在我的印象中,衡水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在河北省范围内,论历史底蕴,它无法和那些建城两三千年的古城相比;论人口规模,无法和石家庄、保定等人口千万上下的城市比;论经济发展,无法和唐山、廊坊等经济发达的城市比;论天赋资源,无法和邯郸、邢台等资源厚重的城市比。近期,我因事在衡水主城区住了一段时间,第一次零距离亲身感受了现代新衡水,感触良多,思绪起伏。尤其是前两天参观了衡水博物馆后,更是直接击穿了几十年来我对衡水古今的无知和偏见,一朝真相在胸,颇有如骨鲠喉、不吐不快的冲动。
衡水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是古黄河、古漳水、古滹沱河的流经区域。衡水历史上因“漳水横流”而得名,境内河湖纵横,水韵悠长。衡水先民逐水而居,从新石器石代就拉开了人类活动的序幕。
在两千多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衡水这块冀东南的热土先后涌现了数以百计的英雄豪杰。如奠定儒家官方统治地位的西汉大儒董仲舒,大唐名儒孔颖达,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女政治家、北魏冯太后,一代权臣高欢等。40年前上电大时,听到老师讲高欢是衡水人,心中有一点小窃喜;当听到老师讲高欢为了鼓舞士气,带领部下齐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南北朝名曲《敕勒歌》时,心中又有一点血脉偾张和豪迈,想象着衡水先民的雄心和壮举。衡水历史上共产生了241位进士,为今日衡水中学在全省、全国的高考中独领风骚奠定了古老的丰厚的基石。
近现代中国,是由封建社会向近现代社会急剧转变的时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大批衡水的有志青年,走出故乡来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从最底层的工作干起,勤奋努力,善于动脑,文武兼修,孜孜以求,从而最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大名鼎鼎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其创始人杨全仁;曾风靡华夏的“金
鸡”牌鞋油,其创始人傅秀山;晚清时期,北京前门一带名号最响、规模最大镖局的老总,三皇炮捶创始人宋老迈;北京琉璃厂古籍鉴定,著书立说第一人孙殿起;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些先贤共同谱写了衡水近现代史上的动人篇章,也为后人树立了励志的榜样。
当代衡水,先后产生了独步天下的衡水中学、名扬四海的衡水老白干、后起之秀的六个核桃以及经久不衰的冀县暖气片、曾创造了商业神话的冀州钟表、曾经光芒四射的河北旭日升冰茶等一大批名校、名企,集中体现了衡水人“不靠资源靠大脑,不甘人后争第一”的当代衡水精神,为今日衡水的发展和腾飞注入了无穷的精神动力,争先恐后地书写着当代衡水的辉煌新篇章。
漫步今日衡水主城区,第一个感受就是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第二个感觉就是主干道路宽阔,交通发达;第三个感觉就是商场繁华,购物方便;第四个感觉就是大小公园众多,文化教育气息浓厚。无论是人民公园的尊师重教、曲径通幽,还是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的寓教于乐、大气磅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桃城区和冀州区之间,有一个面积达160多平方公里的衡水湖,古称“千顷洼”。相传,这里是当年大禹治水的起点,禹把天下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梁、雍、豫),“冀”为九州之首,就是来源于此。据记载,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占据冀州时,为了南下一统天下,就曾在衡水湖一带云集战舰训练水军。后来,由于气侯变化,古千顷洼逐渐失去了当年水天泽国的娇美尊容。到解放战争后期至建国初期,为了粮食增产,国家还在已经基本干涸的古千顷洼里开办了冀衡农场,开垦出荒地1.5万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生态治理政策的推进,从1985年开始,衡水市政府先后引进黄河水、长江水等水源,加上近些年衡水湿润气候的逐渐恢复和良性循环,衡水湖又恢复了昔日“千顷洼”碧波荡漾的良辰美景。随着衡水湖周围环境的进一步治理,如今的衡水湖万鸟翔集,景美如画,渔舟唱晚,水天一色,确实不负“华北之肾、东亚蓝宝石”之美誉,为衡水,更为中华民族的盛世荣光擘画了一幅多彩的画卷!
作者:赵建涛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