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追问:如何以精微的设计,去打开学生深度学习的大门;如何以深度学习的逻辑,去统领学习方式的探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素养和创造力,运用到生活与学习的真实情境中?”这是浙江省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教研组长们的一份新任务——精读有关“深度学习”的优秀教研成果,围绕核心学习内容、学科核心思想方法、有效教与学活动设计、全过程持续性的发展评价四方面梳理各科目本学期聚焦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不上课外培训,仅靠课上能学好吗?”“双减”后,关切的声音背后,是家长对学校、对课堂能否守好“主阵地”的期待。在新课标指引下,学生学习生活发生了系统性变化,家长、学生对校内课程及资源要求更高了。课堂该如何提质增效,以确保学生在“吃得饱”的同时“有营养”“更高效”?记者进行了采访。


1.智育类课程:提质增效更精心


“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准备“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的教学时,陕西杨凌第一实验学校语文教师魏小凤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课堂提问问题设计要精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魏小凤新学期“改教案”的一个新原则。“如果还按过去课堂上‘文章写了母亲的哪些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来分别提问,学生往往会觉得烦琐无味,学习积极性也降低了。所提问题要少而精,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课文中,感受到文章的美,从而获取新知。”


《景阳冈》里的开怀畅饮、武艺高强,《草船借箭》里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四川邻水县鼎屏小学五年级同学们在学习完关于四大名著的几篇课文后,用表演的方式将课文“演”出来。活动前,学生自由分组,钻研课本,揣摩人物心理、性格、语言特点,反复讨论所扮演角色的语气、动作、细节,活动当天,大家神采飞扬,演出了人物的喜、怒、哀、乐。


“语文新课标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孩子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形象,拉近了文本和心灵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组织活动、口语表达、舞台展示能力,锻炼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指导教师表示。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爬山虎,孩子们经常特别兴奋地和我讲起‘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课文的语言对他们而言不再生疏,变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我给小组布置了课本剧表演的作业。孩子们通过不断揣测狐狸和老虎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快就体会到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等词语的含义。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不但更关注课本了,而且更加热爱生活了。”吉林省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教师刘畅介绍。


在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数学课在“双减”后也变了样。二年级同学成为“小小设计师”,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运动,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三年级同学绕着商场跑步探究“商场是什么形状的”,更好地理解了封闭图形周长的概念,并探索求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五年级孩子们通过制作“幸运大转盘”体会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的数学知识,并选取超市转转盘、抽扑克牌等促销方式分析,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变化发生在更多学校的更多课堂。在四眼碶小学,数学组立足学生思维起点,整体构建教学环节,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科学组教师立足儿童视角,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在探索“有意义”的同时,兼顾课堂“有意思”;道德与法治组教师充分研读相关教育类书籍,寻找法律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双减’之后,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已成共识,而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增效,却并不像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那样简单,也不能只用是否增强了师生互动、开展了小组讨论、运用了项目式学习等进行评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郅庭瑾分析,“改变课堂不应只停留在行为层面,更须指向底层逻辑或深层认知。从这个层面上讲,决定‘双减’成效的重中之重,在于课堂教学改革如何真正以学生素养培育为导向,切实实现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何真正认同零起点教学,切实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如何真正地基于综合素质,切实从知识背记、解答偏题怪题走向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


2.艺术类课程:上法多样受欢迎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难同当福共享,挺立起了脊梁;吾国万疆以仁爱,千年不灭的信仰……”在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小学,一曲激昂人心的《万疆》在教室里奏响。用来演奏这熟悉旋律的乐器却不一般,手鼓、沙锤、响板、排箫等简易乐器都是学生们平时把不用的瓶盖、水瓶、吸管收集起来改造成的。


“音乐课堂丰富多彩,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打击乐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我们用心发掘,就地取材,和孩子们一起创造性地制作出适合课堂的打击乐器。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思维力,在运用练习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学校教师表示。


用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讲乐理,是“双减”后不少音乐教师的共识。在洪都小学,教师让音乐与图画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走向画出旋律线,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中的旋律起伏,体验美、享受美。在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教师在节奏练习环节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比作鸭子的叫声,由“小鸭子”到步履蹒跚的“老鸭子”,加深学生对节奏的理解。


美术课堂同样更为贴近学生。长沙市实验小学徐英老师在执教一年级《我跟月亮做朋友》时,结合低年段孩子好奇心强、爱玩、爱动的特点,让同学们采用组合粘贴的方式来装扮月亮,愉悦有趣的体验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三年级《趣味动漫》课中,陈静颐老师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以孩子们熟悉的孙悟空形象直观地演绎故事进行导入,有趣的指偶表演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孩子们制作完成后,教师通过单独或合作的形式进行编故事表演,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不仅让孩子自信地评价自己,还引导他们关注和欣赏别人的作品。


“老师,我能不能给西瓜加上眼睛?”“没问题!你画吧!”长沙实小的朱芝军老师执教二年级美术,他认为,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尊重孩子的个性、维护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十分重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苏丹表示,为进一步让艺术类课程提质增效,应鼓励高校开发更多关于艺术史重要人物、作品的精简本权威读物、教材配套材料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对于艺术技术训练、技法练习环节,可以更多采用录像教学、共享课堂的形式;在其他育人环节,美术教师也应该积极‘走上台’,参与到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校园活动之中,同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活动,例如设计的机器人在实用的同时是否美观?美术教师可以把把关,这样就能将隐性同显性结合,打造‘大美育’。”


3.体育、劳动课:新课表里增量多


秋季新学期,课表上变化更为明显的,要数体育课和劳动课了:体育课节数增加了,学生有了更多时间“拥抱操场”;劳动课也独立出现在课表,正式成为“课程大家庭”的一分子。


记者了解到,“双减”后,确保每一位“外小娃”都有一项拿得出手的球类运动,成为浙江东阳外国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目标。“我们以三年为一轮,一年级刚入学,学校安排专业的羽毛球老师带着孩子们学羽毛球,持续三年。二年级孩子以网球为主,而三年级的健儿们则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负责教师说。


为解决体育课程教学中“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常见弊端,根据师资情况与体育教师专业特长,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学苑小学在3-6年级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实行“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形式,开设了男子足球、女子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五个体育课堂选修班。


浙江东阳第二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周媛媛表示,过去家长有一种观念,认为“文化课都忙不过来了,哪有时间搞体育锻炼”。但现在,家长这种观念已慢慢转变过来,“实际上,只要时间安排合理,学习文化课和学习体育课并不矛盾。体育课上得好,反而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多学生跟我说,上完体育课出一身汗,一天都感到很精神。”


在浙江杭州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同学们用一场全校劳动技能比赛,拉开了新学期的帷幕。六年级的孩子们比赛的是钉纽扣,他们的任务是将纽扣钉在自己的校服上。“之前钉过纽扣,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裙子上的纽扣掉了,我向奶奶学习了一些方法,没想到今天用到了!”一位学生讲道。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因地制宜,进行了校本化的劳动课程体系设计。“四年级新学期第一堂劳动课学习的内容是大白菜栽培,我们通过谚语让同学们了解种菜要遵循时令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并带着同学们用‘三明治堆肥法’将果皮、蛋壳等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做成肥料。在校内的小菜园,同学们则学习松土、浇水和施肥的技巧,进行种菜初体验。”学校教师表示,这样的劳动课不但教学生种植技术,更与科学学科进行了跨学科融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环保节约的意识和理念。


“体育课、劳动课在课表中增加权重,体现了‘五育并举’,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各地各校对于新增课程、课时如何上有了一些探索,但也应反思,一些做法还比较表面,反映不了它们作为必修课的本质和基本教学结构。”吉林省教育厅科学育儿指导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组成员赵士英分析说,“例如,把单纯的劳动或干活误解为劳动教育,学生仅仅经历了劳动过程,掌握了某些劳动技能,不能等同于劳动教育。今后,除了明确教育目标,还要有反映劳动教育的特殊过程、方法、策略,课堂全过程应该有专门的、整体性的设计。”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