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落幕,看着自己的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走入理想大学是老师最值得骄傲的事。在此我浅谈一下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希望大家指正。


高三一年,是艰苦付出的一年,同样也是收获成长的一年,作为二中高三实验部语文组一名普通教师,能取得一些成绩,离不开全组和年级的帮助和努力。在具体教学上,因为2022届我带的是偏理科的物化地组合,确实经历了不少困难,面对不小的挑战。


学生成绩的提高首先离不开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重视,先有思想的转变,才有具体行动的落实,才有做题考试心态的调整,才能取得最终成绩的进步。对于物理组合的学生,重理科轻文科的思想普遍存在,由于高二一年语文成绩普遍不高,一上高三,我发现学生已经给语文学科戴上沉重的枷锁,认为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成绩也不见得有明显提高,反而可能影响自己优势科目。如果带着这样的思想去面对语文,去度过高三这一年,高考语文这一科就荒废了。学校同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年级和班主任一起积极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重视语文。但是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情况又不一样。对于语文偏科的学生,思想问题更重一些,这个时候我一方面用以往学生转变思想后语文成绩大有突破去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切实的希望,一方面又针对考试中他们暴露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具体可行的纠偏措施并严格督促落实,同时在课堂上给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及相应的表扬鼓励,去促进他们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班周肖童同学,高考以总分685分的优异成绩与清华大学达成录取意向,与他语文成绩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终高考语文取得127分,比进班时平均分提高20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转变。从一开始对语文的畏惧,到中期曾产生过迷茫,以及最后对学好语文的坚定,最后制胜高考,才是水到渠成。


衡水二中2022届  高三语文教师王娜琦


其次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得踏下心来去学去做,只定目标只喊口号并不会对成绩的提高有实质性的帮助。我明白学生终究还是没长大的孩子,有玩心有惰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就离不开老师的关注与监督。每次考试后,我都会再次手阅试卷,一边把学生的问题和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写在试卷上,一边又在课件上记录下每一个同学每一处低级错误,同时列明整改措施。虽然每次都会耗费很多时间,但是这既利于考后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通过课堂点评再次引起学生的重视,总结规律后,我再进一步调整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我班庞子烁同学在强化考试中理解性默写屡屡出错,平时的整改帮他强化了基础,数据的记录又让他认识到自己心态的浮躁,经过调整,高考语文取得133分的好成绩。我相信把工作做细,是提高成绩不二法门。


最后我想说的是提高成绩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心愿,既然如此,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不能固执死板而走到学生的对立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级里成立了偏科生互助小组,但是有的学生喜欢多人学习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有自己的个性规划,尊重学生的意愿再进行纠偏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杨泽源同学自主能力很强,学习上喜欢按照自己的步调。虽然有一段时间他成绩起伏较大我建议他加入偏科小组,但是他经过思考后表示拒绝,我虽然惊讶但并没有粗暴处理,而是让他制定了自己的纠偏计划表,表示看后续成效再考虑我的建议,他也欣然同意。有了跟老师的保证,他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最终也取得了总分665,语文138的优异成绩。我认为只要老师督促到位,适当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选择老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份良心职业,教好教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还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学的路很长,在这条路上如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我认为保持谦卑之心是必要的,就像我跟学生说的那样,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有进步的空间,取得一些成绩就像是看着庄稼长势喜人,慎终如始才能有最后的丰收。

 

作者:王娜琦

剪辑:李逸菲

策划:崔广义  耿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