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消息传到蓝天野的家乡——衡水市饶阳县,家乡父老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出生于饶阳县苌刘庄(今为西刘庄)。离乡多年,蓝天野乡音未改,始终眷恋故土,他在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中写道:“几十年都没有回去过,但总有一种情结,挥之不去……”他晚年回到故乡寻亲,与乡亲们结下深厚情谊。
6月9日,记者来到蓝天野的故乡饶阳县大官亭镇西刘庄,深深感受到乡亲们对这位老艺术家的追思和怀念。58岁的村支书王文腾得知同族哥哥蓝天野去世后,非常悲痛。他第一时间致电蓝天野的孙子,代表家乡人民表示哀悼。蓝天野的家人表示,蓝老是在睡梦中安详离去的,他很平静,没有痛苦,感谢家乡父老的惦念。
王文腾介绍蓝天野祖宅大概位置
“我的爷爷叫王东阳,人们都喊他‘三爷’,现在爷爷已经过世10多年了,爷爷在世时经常跟我提起蓝天野。”王文腾介绍,听爷爷说,1998年10月,蓝天野回过一次家乡,当时还去了他家,给他的爷爷带了一箱衡水老白干,拉着他爷爷的手聊了很久。
今年67岁的段慧香是王东阳的二儿媳,她见证了蓝天野回家乡时的情景。在她的印象中,蓝天野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那次蓝天野回来时,恰逢村里集市,大街上很多人都认出了他,蓝天野就用家乡话跟乡亲们打招呼。“论辈分,蓝天野喊我公公叫爷爷,当时我公公8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知道他那天来,早早就在家等着。”段慧香说,蓝天野到后,一点架子也没有,跟公公聊了些彼此知道或不知道的事,以及一些家乡的生活习俗、语言等话题,都很高兴。
王大田讲述蓝天野回乡情况
59岁的王大田跟蓝天野也是同族兄弟,听到蓝天野去世的消息后,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王大田的父亲王宝琛,对蓝天野的家族情况非常熟悉,父亲在世时,经常跟他提起蓝天野回家乡的事。王大田说,1998年蓝天野回家乡时,他的父亲王宝琛还带蓝天野及其哥哥去找了祖屋的大概位置,认了祖坟。临走时,他的父亲问蓝天野想吃什么家乡特产,蓝天野说很怀念小时候吃过的一种比小米粒小,发黄又发灰的东西,用来包粽子或蒸窝窝,不知道叫什么。当时,他父亲一听就知道蓝天野说的是“千穗谷”。蓝天野走后,王大田给他找了10斤,邮寄过去,蓝天野还专门写信致谢,在信中还留下北京家里的电话,并给乡亲们捎来了问候。“听父亲讲,那是蓝天野从婴儿时期离开饶阳后第一次回家乡,他没有名人的架子,非常亲切,对家乡非常眷恋。”说到这里,王大田为有这样一位老乡而深感自豪,同时非常怀念这位哥哥。
除同族乡亲外,与蓝天野有过交往的乡友何同桂也对这位老艺术家深切追思。
“蓝老的去世,是我们家乡人民的损失!我深感惋惜,万分悲痛!”6月8日晚,得知蓝老去世的消息,身为同乡,且有幸三次见到蓝老的何同桂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一幕幕往事,如电影般在他脑海中回放。
1998年,时任饶阳县政协副主席兼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何同桂与第一次回乡探亲的蓝天野在饶阳县城一同用餐。
蓝天野第一次回乡 资料图片
蓝天野在饶阳县就餐时即兴作诗赞家乡 资料图片
蓝天野与哥哥在当时的饶阳县政府门前合影 资料图片
“午餐时为体现乡情,我们上了薰肠和杂面,也喝了衡水老白干和本县产的胡萝卜汁。”当年与蓝老就餐时的场景,历历在目。“蓝老兴之所至,当场赋诗一首:离家七十载,今日得还乡。天涯多芳草,最美是饶阳。并题上‘同桂乡友教正’的落款 。”何同桂边说边来到书柜前,在一列排放得整整齐齐的资料中,找到了蓝老龙飞凤舞的墨宝及与蓝老的合影和一张蓝老的名片。
何同桂回忆蓝天野返乡时的情景
蓝天野墨宝
“蓝老为人低调、深沉,却十分和善。他虽然一岁离家,七十始归,但浓浓的故乡情结令人感动。”平日喜爱写作的何同桂在蓝老走后,马上写了一篇《“姜太公”兄弟还乡》的文章,刊登在《衡水日报》“天涯海角衡水人”栏目。此文引起市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主动找到何同桂要了蓝老的联系方式。
从此,蓝老与家乡的情缘越发深厚,归乡的脚步也越来越频繁——
1999年1月3日,衡水市委在京举办衡水籍文化名人座谈会,蓝老被邀请到会;
当年农历正月,蓝老首次来到衡水市区,参加了一场演出,他一口地道浓郁的乡音,引起台下热烈的掌声;
2006年衡水撤地建市暨京九铁路通车10周年,蓝老回衡水出席庆祝活动,与家乡人民一道见证了衡水的历史性时刻;
后来,出于对民间工艺的喜爱,他特地到母亲的家乡武强县,亲手体验年画制作流程……
在何同桂家中,记者还见到了蓝天野出版的人生全景式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在书中晚年生活章节里,以上提到的归乡足迹都收录其中。一字一句皆透露着蓝老对家乡的拳拳赤子心和浓浓桑梓情。
令何同桂倍感荣幸的是,他还曾受邀赴京拜访蓝天野。“那天,蓝老早早就到家门口迎接,与我们一一握手。他见到我非常高兴,几次对旁人说,‘我第一次回家就是他接待的!’和我们交谈时,老人自始至终说的都是一口淳淳乡音,让人倍感亲切。”那日,蓝老很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道路,还十分热情地拿出刚刚出版的画册,每人一册签名相赠。
蓝天野在北京家中赠予何同桂画册并签名 资料图片
2006年秋天,何同桂与蓝老的第三次见面,在美丽的衡水湖畔。何同桂回忆,当时,蓝老一行分乘两辆车,蓝老坐的是一辆比较旧的213型吉普。午餐时,何同桂挨着蓝老的司机,就悄悄问道:“蓝老怎么还坐这种车?”司机平静回答:“老爷子从不讲究这个。”何同桂暗想,蓝老这样朴素,不讲排场,淡泊低调,着实令人敬重。
“那天刚进景区,一个抱孩子的中年妇女首先认出蓝老,不由惊讶地喊声‘大明星’!随后,鼓足勇气与蓝老合影。消息传开,附近游人蜂拥而至,景区工作人员也闻讯赶来,纷纷提出合影要求,蓝老都一一满足了大家的心愿。他一直谈笑风生,来者不拒,始终兴致盎然。”何同桂认为,通过这件事更能体现出蓝老的平易近人和人格魅力。
舞台谢幕,经典永存。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塑造的一个个经典角色,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也将继续带给人们感动与力量。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蓝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