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首先,要恭喜同学们就要度过充实的高中学习,也成功完成了多次重要的考试,请记得感谢自己的这份坚持和付出。


同时心理上,在考前紧张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很多考生能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也有一些则过于紧张焦虑,甚至出现失眠、出汗、心慌等症状和厌倦情绪。每年中高考前后我们都会接诊很多考生,他们有的压力大,有的焦虑,有的甚至抑郁……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紧张和压力是从何而来,以及我们能怎么更好地应对。


为什么会感到紧张


紧张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内心不安、失控,可能伴随心慌、胸闷、口干、出汗、消化系统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绷或跳动感,或出现睡眠问题。


要知道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绝大多数考生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原始森林或山洞里时,常常被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窥伺。从那时起,当感受到危险,大脑的恐惧中心——杏仁核会因感受到求救信息而被激活,从而激活肾上腺系统,向血液中释放应激激素,继而快速出现一系列改变,如心跳加快、呼吸加速、体温上升等,这一系列反应就是“急性应激状态”。这种进化出的原始反应有利于我们快速做出反应,即“战斗或逃跑(fight or flight)”,从而拯救我们的生命。这一古老的压力应对机制可以赋予我们超人的能力,更快、更强,甚至发挥出平时所不具备的能力。所以,压力应对机制是我们拥有的最非凡而重要的生存机制之一。


有经验的人士也会告诉我们,适度的紧张和压力有助于成功,能更好调动全身机能,有利于注意力集中和反应敏捷等,切记不可采取逃避的心态对待压力。


压力带来的不正常症状需注意


虽然少量的应激激素会让我们的身体处在戒备状态,以更好地应对即将发生的事情,但是持久和过多的压力会让大脑和身体被操纵,情绪反应反而压倒了我们清晰思考的能力,从而变得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混乱,甚至感到失控。


目前,我市的高三学生都在学校封闭式学习,相信各学校也都会非常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经验和接诊经历来看,中高考的考生考前的问题分为抑郁、焦虑、预期焦虑、压力四类,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为抑郁。


抑郁的情况只会在小部分学生中出现,他们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包括学习在内的任何事情都做不下去、心急心慌、坐立不安、浑身疲惫、失眠、头疼、头晕、胸闷等症状,从心里认为“自己中高考考不上,一辈子就完了”,严重的考生甚至会出现自残、自伤行为。这种状况家长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能认为坚持一下、鼓励一下就好了,孩子这是生病了,要及时就诊并规范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焦虑主要是没有好好复习,摸底考试很差,自己就会懊悔没有好好复习,存在很焦虑、很紧张的情绪;预期焦虑现象是摸底考试还不错,但是心里不踏实,一直在想将来真正考试是否会遇上这么简单的试题,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


压力就好理解了,是现在大部分考生的现象,复习得较好,摸底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和自己的真实水平相符合,虽然他们没有很明显的抑郁、焦虑、甚至失眠的问题,但是也存在各种压力,这种情况也要及时调节。


特别是抑郁和焦虑,还是应该引起广大师生和家长警惕,这样的状态迎考势必会对考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有必要需要接受相关的心理辅导。


家长过度期待易致考生焦虑


一般来说,敏感、内向、过于追求完美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一定要考最理想的学校”,压力之下就可能会焦虑。另外,有的孩子对考试有着消极的认知,一次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不聪明、没本事、会被同学老师看不起,还对父母有愧疚感。


除此以外,家长的过度期待是导致孩子焦虑的重要原因。如果父母过于注重考试结果,孩子焦虑程度会上升。孩子的焦虑不只来自于自身的需求,大部分来源于周边环境,很多家长从小就会教育孩子:“清华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你一定要努力学习考第一,以后去读。”家长一直在给予孩子强烈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在高考前会升到顶点,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


家长老师可以照此学一学


家长和老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群。他们的作用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


作为家长,目前我们和孩子产生的唯一的连接方式就是电话了,孩子心情不好时有时无处诉说或不想和同学老师倾诉,因此会增加打电话频次,抱怨或情绪不稳定,建议家长这样做:


倾听:认真听孩子讲完,不要先入为主地打断孩子想要诉说的意愿。


理解:孩子此阶段可能会比较敏感、挑剔、指责、抱怨比较多,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充满一些不确定性,孩子有任何的情绪反应我们都应该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表达无条件的关爱:曾经有很多的学生来访会表达出父母只看重自己的学习,别的都是次要的,体会到的都是有条件的“爱”,自己不被在乎的感觉。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体会到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传递出我们无条件的爱。


支持: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给到孩子一些心理支持,如信任等,让孩子体会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接纳和信任:或许孩子的学习成绩仍旧不理想,但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学业并不是衡量孩子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相信孩子们能做好他们自己。


作为老师,此阶段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老师的态度或反应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建议这样做:


允许表达:学期和考前临近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造成了影响,面对焦虑可引导学生适当表达情绪和感受。


正向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转折点的重大选择,增加信心和主见意识以及对大学校园的期待,学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然心怀希望。


关注特别群体:关注情绪、行为表现变化较大的孩子,如发现有明显的问题,应及时干预。如开展心理健康主题课、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小组互助等形式帮助考生,获得支持感。


考生学会自我调节


作为考生,基本是脱离家长一个人在学校,自我调节很重要。所以建议学生这样做:


认知调整,提升战斗力:考生有一定水平的焦虑紧张,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也正让我们具备了准备战斗的姿态,提升我们的战斗力。


大家都一样,我也不例外:或许考生对自己之前的学习状态非常懊悔,总觉得自己落下了很多,后悔当时要是再专注些就好了。其实课堂效率相对较低的现象是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因此,你所担心的也是很多学生共有的,所以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


接纳自己现在的不完美,坦然面对:有很多的考生面对高考,总觉得自己学得不行,还没复习好,有太多的知识还不会。懊恼再多也是徒增烦恼,三年如何走过,注定会有相应的结果,或许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但要接受现实并对自己走过的路负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坦然面对这次检验,有助于我们梳理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


正确看待高考:高考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放平心态,尽可能地接受更多的教育,将来的路和视野会更宽些。


提前准备  管理压力


当然,眼下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压力。


增加运动量。哪怕只是在校园快走、跳绳或简单的拉伸,运动起来可以促进内啡肽等让我们自我感觉变好的激素分泌,从而抵消负面情绪和焦虑感,降低皮质醇水平。


冥想。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瓦伦达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冥想,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自己的身体等简单训练,有助于我们注意力回到当下,避免过多回忆过去或为未来担心。


规律作息。考前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得不偿失。


合理宣泄。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来合理宣泄,写日记、和朋友或父母吐槽、听音乐、画画等,只要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法都可以。向别人求助或沟通中,有时对方可能不太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所以请向他们明确提出自己的需要,记得要用肯定句,例如“我想自己安静一会,请给我点时间;我需要热情的鼓励,快夸夸我”。


最后,我希望广大考生、家长和老师能够密切协作,互相理解,助力考生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曹满占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