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树千寻绿,蟠桃几度红。”这是一副为父亲祝寿的对联,意思是祝父亲像高千尺的椿树一样繁茂健壮,如瑶池百年结一次果的蟠桃一样,结了一遍又一遍,长寿无疆。再如,“筵前倾菊酿,堂上祝椿龄。”也是为父亲祝寿的。这两副对联中都提到了椿树,为什么以椿树比喻父亲呢?


这是有出处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树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也就是说,椿树的寿命无边无涯。因了这一说法,古人就把椿树作为了长寿的象征,广泛地应用到为父亲的祝寿中,久之,椿树也就成了父亲的代称。如五代时,后周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相继登科,友人冯道写诗赞曰:“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父亲是“椿”,五子是“桂”,说明以椿喻父在五代就很流行了。 又因为孔子的儿子孔鲤,为了不打扰孔子读书“趋庭而过”,“庭”是父亲工作学习的地方,人们便把“椿”与“庭”合起来,称为“椿庭”,以此代表父亲。


“慈竹荫东阁,灵萱茂北堂。”“玉树临阶秀,金萱映日荣。”这是为母亲祝寿的两副对联,每一副联中都有个萱字,“萱”指的是萱草,又名鹿葱、忘忧、宜男,在古代用来比喻母亲,所以我们说它是为母亲祝寿的对联。


以萱草喻母,盖取其忘忧、宜男之意。古人远游离家时,为免母亲惦念,常种几丛萱草,提醒母亲忘了忧愁,不要为孩子担心牵挂,这样萱草就成了慈母的代称。又因为萱草一般种在母亲居住的北堂旁,所以也称母亲为“萱堂。”


综上所述,“椿”“椿庭”是父亲的代称,“萱”“萱堂”是母亲的代称,而“椿萱” 或者“萱椿”就是父母的合称了。如《荆钗记》中:“不幸椿庭殒丧,深赖萱堂训诲成人。”《牡丹亭》中:“当今生花开一红,愿来生把萱椿再奉。”如果懂了上面所说,再遇到这样的句子,就不难理解了。


作者:桃源里人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