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所向 砥砺前行
——2021年衡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


年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全市上下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实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开发区能级提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心城区和县城功能完善“四个重点突破”,增强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抓牢增进民生福祉“一个根本”,各项工作不断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新的良好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0.3亿元,同比增长7.5%。1至10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6%。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一笔一划落在了全市党员干部向着使命集结的初心里,落在了各项事业攀升出的数据曲线里,落在了百姓共享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笑脸上……

全力抓投资上项目 高质量发展支撑更稳


“生产车间正式投产后,每天能生产4吨快餐盒、一次性塑料水杯等纸塑制品。”日前,在位于故城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全利高端软包装产业园内,恒溢海翔纸塑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车间的5条快餐盒定型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全力赶制订单,总经理白进宝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河北全利高端软包装产业园项目是2021年我市省级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承接雄安新区产业转移提升项目,由雄安新区河北全利塑胶、融兴塑胶、嘉煜隆塑胶等21家公司投资兴建,全部投产后,可年产各种高档软包装材料50万吨,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目前,项目一期14栋车间已正式投产达效,其余车间正在安装、调试设备,力争年内全部投产。


坚持“项目为王”,把抓产业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凝聚合力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围绕主导产业,聚焦高端高新,精心谋划开展了系列招商活动,先后举办衡水市投资环境网络推介会暨重点项目云签约仪式、2021衡水·苏州(长三角)投资环境说明会、2021·河北衡水湖商务洽谈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等招商推介活动,签约项目99项,总投资468.5亿元,拟引进资金383.7亿元。同时,组织集中开工、集中观摩活动,促开工、增外引、验成效。截至10月份,已组织项目集中开工活动4次,共开工项目362个,总投资760亿元。


图为坐落于阜城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晨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阜城分公司车间一角。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我市坚持全生命周期抓项目建设,全过程抓项目管理服务。做实招商对象、签约、注册、前期、开工、入统、投产7个项目库,推动形成项目梯次跟进、滚动发展良好格局。建立重点项目专员负责制,对23个省重点项目、381个市重点项目逐个明确市、县两级服务专员,实行周督月调,全程跟踪帮办,包联领导赴项目现场督导调研,协调解决问题473个。在全省率先实行产业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和政府投资“双基”项目“一会三书一证”改革,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提高项目落地建设效率。


1至10月份,全市274项省市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93.4亿元,占年预计投资的93.9%。其中,以岭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化、和平铝业高性能铝合金型材及精深加工等23项省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97.5亿元,占年预计投资的113.2%;251项市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95.8亿元,占年预计投资的90.1%;全利塑胶PET蒸镀膜和软包装材料、顶呱呱机械残膜回收机械等61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130项重点前期项目,均完成备案、核准手续,其中7个项目实现提前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8.2亿元。


从一项项指标竞相“站高”,到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收获的不仅仅是跳跃的数据,更是发展的底气。

不断提升开发区能级水平 产业振兴风生水起


12月13日,安平县瑞申网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行,只见一根根细如发丝的不锈钢丝顺着丝轴缠绕而进,纵横交错地织成一张绸缎般的丝网。“这是一种特殊的丝网产品,叫不锈钢印刷网,主要应用在太阳能电池板、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公司总经理刘彦辉说,通过购买先进设备进行改造,并聘请专家开展科研攻关,瑞申不仅成为国内少有的不锈钢印刷丝网生产企业之一,产品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安平丝网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制订产业振兴计划,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高端化水平,同时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了滤器滤材、丝网表面处理等13个专业园区,引导小微企业入驻园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安平丝网产品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医药卫生及航天、国防等高精尖领域,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丝网产值达600亿元。


安平丝网只是我市大力推动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关键要靠产业发力。围绕构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服务机器人和数字信息安全的“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丝网、橡塑、皮毛等“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我市坚持一体推进开发区能级提升、特色产业迭代升级,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河钢衡板职工正在吊运马口铁产品。陈康 刘玉红 摄影报道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推动开发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30条,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重点在综合实力、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产业集群、质量和安全5个方面提升能级水平。1至9月,全市省级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6%,高于年计划目标12.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员招商、薪酬制度、产业基金等改革力度,各县市区全部建立开发区产业基金,总规模达10.7亿元。


为进一步实化开发区产业支撑,我市把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作为主攻方向,聚焦17条重点产业链做实“链长制”,逐一明确延链、补链、强链的方向和重点。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扩容、工业设计提升、数字技术赋能等9大工程,162个项目入列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成功创建两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全市新增28家规上工业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发区主导产业聚集度持续提升,安平丝网、衡水工程橡胶、枣强复合材料、大营裘皮、景县铁塔五大产业指数相继发布,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1270亿元,同比增长21%。从园区厂房到项目现场,从延伸产业链到繁茂“产业林”,从培育国内市场到对接国际市场,衡水处处洋溢产业振兴的无限活力,高质量发展的脚步愈发坚定。

稳粮食调结构减用水促增收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今年10月21日,总投资16亿元的北京新发地衡水(冀州)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暨城市安全保供仓项目成功签约。这是我市立足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在“借船出海”中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稳粮食、调结构、减用水、促增收”多目标统筹,着力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上重点突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在稳定粮食生产方面,我市划定48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细化落实到乡镇、村、地块,新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面对多年不遇的秋汛,组织开展“一排双抢”,排田间积水、抢收腾茬、抢时播种,全年粮食产量预计43.65亿公斤以上。


青兰景泓苑菜农正在进行管理作业。陈月振 摄


深挖农业农村这个“富矿”,必须狠抓结构调整这个“核心”。我市以农业园区和“万元田”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70.4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前,“万元田”达到33万亩,同时形成了32万亩优质谷子和高粱、32万亩花生、6万亩中药材等规模化产业。进一步深化“中化来衡”“果蔬进京”,与中化集团合作建成万亩示范基地15个,农业种植综合服务协议面积达48.6万亩;与北京新发地签订生产合作协议37个,建设生产基地50个,面积4万亩,签订销售协议62个,累计销售果蔬等农产品6.4万吨,总销售额超2.6亿元。


坚持“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治,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今年,我市开展了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全市投入5.6万人次,清理河渠801公里,清淤土方1656万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5000余万立方米,初步形成河湖、沟渠、坑塘互联互通水系格局。抢抓今年上游来水较多有利时机,引调水13.7亿立方米。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设施,普及水肥一体化和节水滴灌等方式,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6万亩。全市实施季节性休耕69万亩、旱作雨养种植41万亩,实施面积居全省第一。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6月底全部完成并试运行通水,在全省率先实现江水村村通。10月份全省地下水位监测通报,我市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位回升情况均居全省第一。

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城市颜值升华蜕变


城市城镇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承载地。一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功能完善上重点突破,全力打造诗意栖居的幸福之城。


图为滏阳河一角。


着眼打造北方平原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样板,我市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了“三城两基地”发展定位,突出“一湖九河”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南北创新轴”和“东西开放轴”,推进主城区、县城、特色小镇、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


完成主干道路罩面维护70余万平方米、管网清淤100余公里,改造62处易涝积水点,新建成“口袋公园”34处……一年来,我市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持续发力,深入实施了中心城区主次干道通达能力、公共服务设施、市容市貌整治3大提升工程,开展了县城建设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推动30个重点镇能级提升、5个乡撤乡设镇。雨污分流改造、供热老旧管网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城市生活水源置换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武邑县、饶阳县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复检,阜城县、深州市通过省级洁净城市复检。


图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我市在加强城镇精细管理上持续发力,大力整治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停乱占等行为,着力解决医圈、商圈、校圈周边交通拥堵问题,改造完工公共停车设施项目118个,新增停车位1.37万个。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提前完成棚改年度任务,3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启动2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推动市场化物业进驻老旧小区,主城区935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86.7%,年内将实现全覆盖。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 发展动力持续释放


“这种超声波水表能根据数据实时掌握客户用水情况,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日前,在衡水创新港,衡水申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茂斌介绍说,企业从一开始就将科技创新摆在首要位置,建起了高标准的盐雾实验室和高低温实验室,目前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作为我市“南北创新轴带”的重要部分,衡水创新港已吸引北京绿能嘉业新材料、中科东亚、岳鸿智机等31家企业成功入驻,其中17家企业已投入生产。


图为在博洛尼智能科技(衡水)有限公司成品库房,工作人员在装运加工完毕的家居成品。陈康 高占峰 摄影报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年来,围绕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我市坚持增投入、育主体、建平台、促转化、优环境统筹发力,持续催生发展新动能。优化创新布局,雄安衡水协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在建项目17个,总投资84.9亿元;计划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76亿元。做多做强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计划和产学研精准对接工程,新认定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46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3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两家。


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竞争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我市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上升级加力,系统谋划新一轮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明确9个方面34项改革事项,全力打造全省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示范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让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舒心,总结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经验,搭建“全程网上办”系统平台,打造“网上大型政务超市”。不断完善“标准地+承诺制”、“一会三书一证”用地制度,目前落实“标准地+承诺制”备选用地2.35万亩,已摘牌交易1.2万亩,开工建设项目124项;“一会三书一证”推进模式项目110项,其中65项开工建设。与此同时,着眼让群众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推出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新模式、敬老卡免年检等一批微改革、微创新,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持续扩大开放。我市着眼构建东西开放轴,加快推进“东出西联”对外开放,衡水国际陆港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安平国际丝网商贸城、枣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加快推进。开展出口信保护航、外贸基地升级专项行动,探索“特色产业+跨境电商”新模式,开拓新市场,延长供应链。1至10月份,外贸进出口完成191.5亿元,同比增长22.1%。

“精耕细作”改善民生 让群众共享幸福美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年来,我市抓牢增进民生福祉这个根本,聚焦改善民生“精耕细作”,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解决在行动中,扎实推进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20件民生实事,让衡水人民在多元需求日益充足的供给中共享幸福美好。


就业“饭碗”越来越“瓷实”。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2819人,完成4.13万人目标的103.7%,城镇登记失业率3.33%,控制在4.5%的目标之内。


完善城乡医疗保障网络。深入实施基层公共医疗服务工程,118辆负压救护车和9辆核酸检测车全部装配到位,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成,90%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纳入一体化管理。


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通过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全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625张,完成率104%,改造康复护理型床位1300张,新建5个日间照料站,完成率100%。


老百姓钱包越来越鼓。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0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年计划目标2.6个百分点。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1至11月,衡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2,PM2.5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PM2.5平均浓度创有监测数据记录以来历史最低。达标天数236天,同比增加15天,优良天数占比达到70.7%,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


图为4月26日,市第十五中学、巨吴渠小学、第五幼儿园建设现场航拍图。本报记者 摄


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5所;举办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文艺演出840场,发放文化惠民券22.6万张;政通街(人民路至胜利路段)贯通工程建成通车;园博园全年度免费开放;中心城区公交一体化工程、市区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等民生实事提前完成。

……

一年来,我市不断做实民生“账本”,一个个与民生相关的数字,是诠释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更是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时代担当。“出行更顺畅了”“看病更方便了”“办事更有效率了”“就业更有保障了”……衡水人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更高起点。站在2021年年尾展望未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六个新衡水”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