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立潮头跟党走,立志扶贫敢争先
“有事咱说说”,这是共产党员郭庆国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温暖的话语,连那热情伸出的手,都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贫困户的心里。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位扶贫干部,现任建国镇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郭庆国的故事。
2018年3月,时任县高级中学副校长的郭庆国同志,接上级通知,任命其为建国镇徐窑村第一书记。因为自参加工作以来,郭庆国同志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所以组织上认为,郭庆国同志是合适的人选!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郭书记踏上了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的道路。
徐窑村是一座偏远的小乡村,全村只有139户,420人,是建国镇当时4个未脱贫重点贫困村之一。
精神贫困,才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郭书记常这样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为改善这一现状,郭书记抓班子、带队伍,在全县率先开办扶贫扶智夜校,引导大家加强学习,提升政治素质,发挥带头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还及时跟进扶贫档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村干部依法治村,这些工作,无一不渗透着郭书记的智慧和汗水。
村贫困户李洪良,家有四口人,其本人体弱多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初中,家庭负担十分沉重。在郭书记确立全村种植设施蔬菜来脱贫时,老李就是拗不过这个弯!他始终种植着传统小麦玉米不肯放松。郭书记与村里的种植大户,反复与他算经济账,他终于同意种植设施蔬菜了!原来收入也就几百元,自他家的韭菜、香菜、冬瓜等蔬菜一种上,每亩收入能达到近万元,一举解决了家里的生计问题!同时,郭书记还安排他在村里务工,每天可获得180元的劳动报酬,这样,既提高了收入,同时还能照顾两个孩子,李洪良感动地说,“多亏郭书记做工作,解开了我心里的穷疙瘩,脑子开窍了,人也有闯劲啦!”
郭书记说,徐窑村的每一条路,他都熟悉;徐窑村的每一个贫困户家住哪他都清楚;贫困户家有什么情况,他都掌握。“关键时刻看担当”,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脱贫攻坚战面前,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这既是责任所在,也是民心所盼,郭书记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8年底,建国镇徐窑村及贫困户全面脱贫。郭书记所带工作队被县委评为全县优秀驻村工作队;郭书记本人,也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幸福故城•最美扶贫人物”;2019年6月郭书记也被省委组织部评为“河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这一份份的荣誉,就是对郭书记工作的最大认可!
涌立潮头跟党走,立志扶贫敢争先,这就是郭庆国同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