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度改革 完善服务体系

衡水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衡水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该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该区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出台《衡水高新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核准项目全流程50个工作日,备案项目全流程48个工作日;积极开展区域评估,试点区域已完成环评、安评、筹备能评和水保方面的工作;充分应用我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使用电子施工证发放模式,企业无须再到现场领取纸质证照,同时,简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流程,衡水高新区范围内建设单位可自主选择发包方式,无须办理直接发包备案手续。


该区全面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和政府投资“双基”项目“一会三书一证”改革。他们出台《衡水高新区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衡水高新区政府投资“双基”建设项目“一会三书一证”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衡水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双基”项目“一会三书一证”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截至今年7月份,已有4个项目试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其中以岭万洋药业医药研发及产业化、老白干四期(南厂区搬迁技改提升)、广厦铁塔特高压输电装备制造3个项目已发放部分施工许可;长虹包装整体搬迁项目已完成供地及承诺书签订;顺兴街小学、衡水高新区黑臭水体治理、衡水高新区第一幼儿园等多个“双基”建设项目已应用“一会三书一证”改革。


该区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7×24小时不打烊”智慧审批大厅,全区276项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在省市网上平台办理,207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80%事项可掌上办理,并推出工作日延时机制和双休日“不打烊”服务,启用智能服务驿站,推行办事自助服务,实现服务全天“不打烊”。加快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制订衡水高新区乡级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和乡级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协调下放和委托下放审批服务事项35项、公共服务事项37项,全区1个乡级122个村级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站)挂牌运行,方便群众实现就近办理。


该区认真开展行政许可审批标准化建设,对全部区属77项115子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标准化模板编制。对事项基本信息、材料目录及准备要点、材料审查要点等进行起底式梳理,按照标准化文件格式,完成包含事项范围、申请条件、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等23项信息在内的标准化事项服务指南样本,一个标准提交、一个标准审核、一个标准审批。


该区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启动跟踪服务机制,针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现场服务、全程跟踪、实时指导的服务模式,实行全员“服务员”,实现服务企业“全天候”“零距离”。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改革,充分运用省市交易平台,实时发布招标讯息,投标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利用互联网进行文件下载、报名申请、资料提交。企业还可通过IP、机器设备码认证等方式参与竞标评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透明、高效。


衡水广厦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元在衡水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业务大厅办理业务时说,“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企业搬迁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订单流失,如果新厂建设太慢,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企业等不起。原来为办理各种区域评估,我们需要跑十多个部门,时间、成本、精力耗费大,实行‘标准地+承诺制’后,土地到企业手里已经是‘熟地’,经过相关流程一个月就能拿到不动产登记证,极大地节省了办事时间,让我们企业更快地获得效益。”


作者:句王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