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枣强,城区处处透绿,绿得精致;近郊生态显绿,绿得自然;乡村绿意融融,沁人心脾。枣强作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构建“一城、两极、三网、九星多点”的森林城市格局,将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亮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合力推进创森工作 让生态意识家喻户晓


自全面启动创森工作以来,枣强县把创森列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创森推进会,研究谋划推动部署,成立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部门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分步落实,层层推动。县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指导督促的同时将创森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严格问责。


让创森工作深入人心,让生态意识家喻户晓。枣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主题教育,普及生态知识。在公园游憩地设置专门的科普标识、宣传栏,利用植树节、森林日、减灾日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宣传活动。如今,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植绿护绿已成枣强群众的自觉行动。


加大绿化投入 构建“一路一景”绿色生态带


在中心城区,枣强以园林绿化扩容提质为主线,广植乔木树种,重点建设公园绿地、小区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同时,对现有城市公园进行绿化提升,使枣强居民生态幸福指数直线上升。目前,枣强省级园林式单位9个,园林式单位达标率60.78%;省级园林式居住区6个,园林式居住区达标率56.25%。在道路绿化上,重点抓好城区主干道和铁路、高速、国省主通道的绿化提质改造,构建“一路一景”的绿色生态带。为此,枣强县先后获“省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级园林县城”称号。


在水岸绿化上,枣强以清凉江、西支流、中干渠等“两河、十渠”水系为重点,对辖区内河道和重要水源地进行补植补造。推进沿线人行绿道、路边游园等设施的优化布局,精心培育林水相依、花木怡人的沿岸走廊。



对县境内省级以上铁路、公路,如京九铁路、大广高速、邯黄铁路、肃临路、邢德路等,两侧绿化带投资2500万元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形成乔灌结合、色彩缤纷的景观长廊。落实农田林网建设,采用“一路两行树”的种植模式,在乡村道路、田间道路、沟渠等两侧栽植小冠生态乔木树种;同时,完成枣清路、西外环等主干公路为载体的农田林网226公里。


创森走进乡村 打造绿色生态村庄


为让创森走进百姓视野,融入百姓生活,枣强县大力开展“环城(村)林、绿色通道林、庭院经济林”“三边”造林建设,采取混交、乔灌木搭配的方式,建设多色彩、多层次、多功能森林景观,打造相互连接、充分融合、逐步聚集的绿色生态村庄群落,使村庄森林覆盖率达32.1%。


截至目前,枣强县有国家级森林乡村1个——恩察镇王尧村;省级森林乡村4个——嘉会镇古漳营头村、嘉会镇马田村、嘉会镇前十七户村、唐林镇大波罗村。


发展经济林产业布局 提升民生福祉


创森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民生福祉。枣强县以资源培育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打造优势生态产业品牌。对标优质经济林产业建设,以“一乡一品”精准规划产业布局,以“无科技不种植、无标准不生产、无品牌不销售”为发展指标,以现代果园建设为标准精选名特优果树品种,形成嘉会镇、张秀屯镇、唐林镇以梨树为主,王均乡、恩察镇以苹果树、桃树为主,马屯镇以山楂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布局。


依托林下生产条件,枣强优先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林果、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产业。在适宜条件下利用昆虫,果园覆草发展养鸡、鸭、鹅等养殖产业,创立一批无公害产品品牌。


枣强依托“绿水青山”,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以移民文化园、两湖公园、杏园采摘园为主体,规划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突显生态旅游品牌。同时,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林草产业发展结合,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休闲,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绿色已成为枣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王牌”,枣强“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生态格局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