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获悉,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市乡村振兴局荣获“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省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年度考核中,我市一直保持“好”的等次。截至2020年底,全市21.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战场上,市乡村振兴局聚焦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对全市农村户籍人口开展全覆盖式的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彻底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为打赢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聚焦解决“谁来扶”的问题,协调组织结对帮扶,选派优秀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实现全市1001个贫困村全覆盖,组织13800名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聚焦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因地制宜实施产业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措施,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把精准扶贫举措落到了实处;聚焦解决“如何退”的问题,建立贫困退出制度,明确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每年进行抽查验收,严把脱贫退出关口,确保结果经得起检验。



围绕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市乡村振兴局将产业就业、民生保障作为重要突破点,协调农业农村、人社、民政、卫健等部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民生保障。立足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全市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350万亩,发展扶贫奶牛养殖基地55家,肉鸡、肉鸭养殖小区50个,生猪养殖存栏127.8万头。贫困户产业项目三重及以上覆盖率达86%,贫困地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20年的1.27万元。通过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全市有就业意愿的2万多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全部就业。积极推进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全市2204名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实现愿养尽养。同时,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万公里,行政村通达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饮水安全;“两免一补”“三免一助”政策全面精准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全部消除,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和住危房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市乡村振兴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同时,该局与衡水学院合作,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可自动预警的防贫监测预警系统,对纳入监测范围的62850户109396人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持续跟踪、定期检查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区别设定各类人群因病、因学等刚性支出预警线,对发生预警提示、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给予救助,坚决防止致贫返贫情况发生。截至目前,已对1419名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099.06万元,全市未发生致贫返贫情况。



通讯员 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