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视频、网上采购、语音聊天……你以为这些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吗?日前,我市不少市民就向记者吐槽,家里的老人上了“网瘾”——坐在沙发上看短视频,一看就是小半天,有的老人因看手机导致视力下降、颈椎不舒服,抑或是因网购、网聊被骗钱财等。
老两口刷手机到凌晨
“当初给老人买智能手机是为了方便生活,可没想到他们没学会网络叫车、出示健康码,却刷手机上了瘾。”市民李女士最近在为父母的“网瘾”担心,“前几天,我半夜起床,发现我爸妈的屋子还亮着灯,第二天才知道他俩那段时间经常看新闻看到凌晨,每天在线时长近10小时。”
市民张先生的母亲则因为经常玩手机,导致视力下降,被迫戴上了眼镜。市民林女士的公公因玩手机颈椎出现不适,还曾有两次因看视频忘记了时间,耽误了接孩子,“还是希望老人能够多出去走走,活动一下,这样整天坐着看手机真的很让我们担心。”林女士说,老人自己也知道不应该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但想戒掉却十分困难。
手机聊天交友,老人遭遇骗局被骗7000多元
“有了智能手机之后,我妈喜欢上了网购,因为这个,她可没少上当受骗。”市民包女士坦言,自己的母亲沉迷网购,经常在网络平台上下单,用她的话说,就是老人收快递的频率比她都高。“年前,有客服给我妈打电话,说是发给她的货有点儿问题,一通道歉后就要给她退款,还让她添加售后微信。”包女士说,“客服”退款却始终不能到账,就向其母亲索要支付密码。幸运的是,包女士的母亲此前上过一次类似的当,“人家要了她的支付密码,就把她的钱给转走了,所以,她这次倒是警觉,没把密码告诉对方。”
李大妈也爱上网,不过她最喜欢的是网络聊天。“孩子们平时工作忙,我就靠这个打发时间。”李大妈说,今年年初,有名为安迪的人添加了她的微信,对方自称人在国外,俩人闲着没事儿就聊聊,逐渐熟悉起来。2月初,安迪告诉李大妈,他想到中国投资,但是需要办一个通行证文件,由于其无法自己办理,遂委托李大妈帮忙,还给她推荐了代办通行证者的微信。李大妈随后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向其转账7000元。此后,对方让其继续转账15000元,李大妈觉得事儿不对,赶紧向警方报了案。
专家:引导老人合理使用网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整体中的占比达11.2%,较2015年12月增长7.3个百分点。
“确有部分老年人正在赶超年轻人,成为重度网络依赖者。他们沉溺于网络,和其社交少、自身有孤独感有关,有的老人亲友不在身边,不得不通过网络与亲友联络亲情。此外,老人也有融入互联网经济的需要。”我市一位心理咨询师建议,老人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过分依赖手机,已经有“网瘾”的老人可以适当地走出去,更多地融入社区与邻居互动,通过聊天散步等排解寂寞。作为子女,也应该给与老人过多的关注和关爱,和他们多沟通,更好地引导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警觉性较低,也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所以,在这种时候,子女一定要帮助老人防范网络诈骗,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