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凤英在市区友力养老院演出。  资料照片


近日,衡水市桃城区河西街道琴英歌舞演唱队到河东街道福临托老院演出。有位演员唱腔圆润,舞姿优美,格外引人注目。她叫鲍凤英,今年75周岁,是河西街人,曾获得市先进个人、市第四届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巡回演出受欢迎


在高小时,鲍凤英曾入选“三线”建设文工团,到邯郸的武安县、涉县等地演出,歌舞功底深厚。1972年1月结婚后,她孝敬公婆、和睦邻里、勤快能干,很受认可。“俺和婆婆生活了52年,没红过一次脸,没抬过一次杠。”婆婆年迈多病,她昼夜伺候,常常晚上睡不了两三个小时。她长期担任河西街妇女主任、河西街服装厂厂长,积劳成疾。1981年11月,她做了癌症手术一个月,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她一边抓生产,一边搞文艺,带领河西街文艺宣传队到城区各处演出。


从厂里退休后,她担任路北街道新桥北街居委会主任。2000年6月,她因业绩突出,被推举参选市人大代表。这时,她却查出癌症,无奈退出,去医院救治。手术康复后,她参加了老桃城文艺宣传队,到街道、工厂、乡村巡回演出,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由于她组织能力强,很快担任队长。她带队到城区福寿康养老院、颐和老年公寓、振华安济养老院等地演出。她还常和衡水爱心小分队、爱之光协会等公益组织联合开展访贫问苦、尊老爱幼慰问活动。


她个头中等,样样精通,既可演花旦,也可演小生,还可演青衣。在京剧《沙家浜》中,她演过阿庆嫂、刁德一,还做过报幕员。在评剧《花为媒》中,没人扮小姐,她就演张五可,没人扮书生,她就演王俊卿,没人扮媒婆,她就演阮妈。她还擅长跳《映山红》《开门红》《喜乐年华》等汉族舞蹈和高山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舞蹈,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培养队伍获佳绩


鲍凤英热情和气,诲人不倦,带出很多支文艺队伍。


2000年6月,她到市老年大学音乐系学习,组建了老年大学腰鼓队。2002年9月,她带队到深州市高古庄镇高赵圈村演出。高赵圈村设有河北省首个乡村文化站,村民热爱文艺,纷纷挽留她。她在村里住了七天,教村民腰鼓、秧歌。


节假日,她经常到武邑县鲍贤兰村希望小学教孩子们腰鼓。2001年5月,村里的孩子们应邀坐飞机到日本演出。她略带遗憾地说:“我因故没能带孩子们一块走出国门,去给外国友人演出。”2010年7月,她到武警河北总队衡水支队表演。战士们看了节目,请她传授腰鼓打法。当年,武警支队在市级文艺表演中荣获第一名,此后在历次表演中一直名列前三名。


她开动脑筋,编排了很多节目,多次带队到市、省、国家级电视台演出。2013年11月,她带领老桃城文艺宣传队9人,代表河北省到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栏目演出了表演唱《活宝》。“这个节目很幽默。一批搞笑的丑婆,边舞边唱‘别看我长得丑,但心灵美……’”她笑着说,“这个节目给观众带来很多欢笑。央视选拔赛80分晋级,我们队得了97分。”


2016年4月,她又一次做了癌症手术。休养了一个月,就去给市区养生馆的老人们演出,演唱了歌曲《父亲》等节目。大家听说她才做了手术,非常感动,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她应邀去武邑县培训腰鼓队,在鲍贤兰村、清凉店村、李石店村、前孝兴村、鲍新庄村授课,带动周边20多个村建起文艺队,培养500余名骨干。


鲍凤英(前排中)在市区白庙新居小区为居民演出。资料照片


线上开辟新舞台


疫情发生后,鲍凤英线下演出减少,转入线上,很快脱颖而出。经过层层选拔,她当选线上“全民K歌”平台铁鹰戏曲集团第十二团团长。她表演的评剧《三看御妹》“一枝碧桃拿手上”选段、歌剧《江姐》“绣红旗”选段以及演唱的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党啊,亲爱的妈妈》等都曾获得数十万网友点赞。2022年12月,在铁鹰戏曲集团组织的视频演唱比赛中,她被评为“唱将”。


近日,鲍凤英在线上演唱歌曲。  李柔嘉  摄


河西街张凤琴擅长唱歌,鲍凤英歌舞俱佳。她俩志趣相投,2018年11月组织20多位老人成立了琴英歌舞演唱队。疫情后,她俩又带队活跃在大街小巷、商场、车间,给群众带去欢乐。每逢传统节日前夕,她俩都带队去敬老院、老年公寓表演《庆重阳》《夕阳好》等歌舞。她鼓励老人们保持良好心态,读书看报,陶冶情操,参加公益活动,献智出力,发挥余热,展现桑榆担当。为庆祝党的生日,鲍凤英带领队员们排练了歌伴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色娘子军》《北京的金山上》等节目。每年“七一”前后,她们在线上线下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鲍凤英先后三次患癌症,但从不向命运低头,勇敢地和病魔作斗争,发挥文艺特长,贡献“银发力量”,既给自己带来乐趣,又给别人带来快乐,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认可。


通讯员:李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