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市不少教师遭遇假校长骗局,其中一位女老师被骗走3万元。昨日,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紧急预警:碰到“领导”开口借钱急用的,转账前一定要慎重,务必先通过视频、电话或者见面等进行身份甄别后再操作。
日前,我市某中学的李老师添加了该校“校长”的微信,一番寒暄后,对方交办她一件重要的事儿——亲戚手头急用钱,让她先给转一笔。由于该“校长”的微信昵称、头像都和真校长的一模一样,李老师信以为真,立即用网银给对方指定账号汇去3万元。此后,“校长”又下达指示,称其亲戚需要打通关系,还需要2万元,让李老师继续转账。李老师感觉似乎不对劲,致电真正的校长后才知道上当受骗。
无独有偶,我市另一所学校的王老师也收到了“校长”的微信,对方能叫得出其名字,还和她交流了一下最近校园内发生的事儿。之后,“校长”话锋一转,和她商量起了转账的事儿。“说是他亲戚急用钱,他把钱打到我卡上,再让我转给他的亲戚。”王老师说,由于对方说的数字不是个小数目,她立刻拨打了校长的电话鉴别真伪,“事实证明,这个‘校长’就是个高仿。”
“冒充熟人是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法,他们无论如何花言巧语,最后都落到‘要钱’上。”反诈中心民警揭秘此类骗局的套路: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各种途径,非法获取单位领导头像后,冒充领导微信等社交账号添加好友。第二步,“高仿”领导通过“寒暄”“慰问”等,获取受害人的信任。第三步,择机以“临时急用”“不方便自己转账”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帮忙转账垫付。民警提醒市民,切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千万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微信,不要轻易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若发现可疑要及时报警。遇到类似事件时,务必通过视频、电话或者见面等甄别对方的身份,确定事情的真伪再进行转账操作。确认身份时,不妨多问几个私密问题,以防被不法分子“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