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班了,这就回家了。”“都等着你吃年夜饭呢。”2月11日晚8时许,衡水火车站上水工白世义照惯例下班前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自2008年12月,白世义进入衡水火车站上水岗位后,已经在班上度过了13个春节。
“我们是四班倒,一个班12个小时,不管怎么倒班,总会有一个班在三十或者初一。”白世义已经习惯了春节期间坚守在岗位上,而他的家人也早已习惯等他回来再吃饭。
2月11日,白世义上的是白班,早8点到晚8点,接完班他就按规定把手机上交了,12个小时的在岗时间,他和同事们会全心全意为停靠的列车上水。上午10时45分,白世义和同事们列队向铁轨走去,准备为即将到站的K570次列车进行上水作业。
科学合理安排上水作业流程,提前迎候列车,摸清每种车型的注水口位置、水箱大小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快速穿梭在站台间,这是每名上水工的基本功。弯腰,拉管、插管、注水……一整套连贯的动作,白世义做的标准且娴熟。据统计,他平均每天需要给39趟列车上水,每趟列车给三节车厢完成上水作业。从出场作业到上水回来大概需要30多分钟,一天下来,白世义大概要走2万步。一趟列车的上水作业下来,他至少要弯腰 14 次,一天下来就要重复近550次,其中的插管工作还需要下蹲进行。为此,白世义说:“给列车上水是个力气活儿。走路快、力气足、嗓门大是他们的特色。”在列车停留的短短几分钟之内,就需要把三节车厢的上水作业全部完成,为此走路一定要快。给列车的注水口插管子时,力气一定要大,否则注水的时候,管子容易掉下来。且冬天上水比其它季节要多一道工序——抖管子。25米长的管子,存满水,大约重十几斤,要把管子里残余的水全部抖出来,确保管子不会被冻住。由于随时会有列车通过,作业完毕后,通过对讲机与同事通话,声音要大,不然,对讲机那边听不清楚。
冬天冷,上水管是胶皮的,冬天会变硬,把管子插到列车的注水口之后,管子有可能掉下来,再插的时候,就会溅一身水,水还没上完,身上的衣服就冻住了。夏天热,列车进站前就要提前到位,需要站在水泥地上暴晒。但不论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全力以赴地为每一趟列车加满水,是白世义和他的同事们始终坚守的诺言。
春运旅途中,很多旅客端着手中的那杯热水,都感觉暖在心里,因为这杯水,沁透着上水工们的辛劳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