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之梁山,是草寇蟊贼之梁山,打家劫舍,滥杀无辜。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不过是借水泊梁山之势,狐假虎威,以抒落弟之怀,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晁盖之梁山,是山大王之梁山,啸聚兄弟,横行江湖,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是官府不敢正眼相觑,我自快活逍遥的梁山。
宋江之梁山,譬如虎入深山,龙归大海,人借水势,山借人威,喧喧威威,杀气腾腾,才有所谓“大寇”之气象。无宋江,何以聚义一百零八兄弟?无宋江,何以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让大宋皇帝寝食不安?宋江之梁山,一改昔日梁山之粗鲁草率,以“忠义”昭示天下,以“替天行道”为行动纲领。三关四寨,步军、马军、水军,参赞钱粮,一应诸事,无不毕备,俨然就是威赫一方的诸侯。宋江深知,唯如此,挟天下豪杰以自重,才能实现招安之大计。
统率梁山好汉,如驱一群虎狼,晁盖不行,其人鲁直,鲁直必不察民意。卢俊义不行,其人糊涂,糊涂必犯大错。唯宋江堪此大任,放出手段来,将一班兄弟辖治的服服贴贴。
宋江之高蹈,在于成名已久,天下谁人不识君。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宋江是江湖中的名人,侍亲忠孝,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救人于缓急之间,故有“及时雨”的称号,名声就是一个人的金字招牌,就是这朋友我交得,我愿为朋友两肋插刀。故每读水浒,那些绿林好汉们,听闻宋江大名,无不纳头便拜,奉为上宾,这是宋江的名声使然,以一小吏而买天下人心,可知宋江志不在刀笔文吏,胸中自有一颗勃勃野心。
宋江之风范,在于聚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振臂一呼,应者如云,令旗一指,冲锋陷阵,无一人不向前,无一人不踊跃,其收买人心之术有三。
一、凡见面,必送高帽子。
见武松。“江湖上多闻武二郎的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多幸多幸。”
见鲁智深。“江湖上义士,甚称吾师清德。今日幸得识慈颜,平生甚幸。”
见卢俊义。“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得拜识,大慰平生。”
二、凡结交者,必揣度其性情。
武松少年孤单,亡命天涯,宋江知其双亲早故,故以哥哥自居,食则同桌,卧则同榻,做衣服,赠银子,饯行一送再送,居然送了一天,何等热气腾腾,何等深情意重,让武松感恩戴德,主动结拜为义兄。
《水浒传》中,以李逵的性子最为暴烈,拉杂杂,点火就着,脾气发作时,天王老子也杀将过去,唯独听命于宋江。看李逵、宋江初识江州,李逵爱酒,宋江就让店家换成大碗;李逵食量大,怕鱼不够吃,宋江就吩咐切羊肉来,李逵爱赌使钱,五十两的大银,就丢将过去,何等精细,又何等豪壮!
王英好色,便以美色相与。祝家庄还未下城,就安排人将扈家妹子送到梁山。那扈三娘姿色非常,本不是匹配之人,却下嫁王英,那王英敢不死心塌地追随。
三、凡能人上山,必让其位。
一让呼延灼。“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犹未为晚。”四让卢俊义,并且提出三不及,惹得众兄弟纷纷叫嚷,甚至以散伙要挟,宋江仍要坚持,可知宋江之术。
就是在宋、卢谁为寨主位置不决之时,犹让位董平。“倘蒙将军不弃微贱,就为山寨之主。”让人不禁哑然失笑,笑其奸滑。
宋江之跋扈,在于用人,善于搞小团伙。虽然都是聚义梁山的兄弟,但是没有军师出谋划策,没有将军一往无前,如何能胜利破城?没有几个心腹之人前呼后拥,寨主如何坐得稳当?
宋江的第一谋士,非吴用莫属。宋江得吴用,如刘备得孔明,宋吴的关系不是三顾茅庐,遂许以驱驰,而是宋江的领袖才能,让吴用看清了梁山的去路。梁山非宋江不能发达,非宋江不能雄起,故吴用才倒戈宋江,为其计划筹算,不遗余力,才巩固了宋江的霸主地位。
宋江的第一猛将,非花荣不能。宋江杀惜落难之时,投靠之处有三。其一,小旋风柴进。其二,孔家庄孔明、孔亮。其三,清风寨小李广花荣。虽然最后去了沧州,是看中柴进皇亲国戚的身份,即使犯下迷天大罪,也可以罩得住。在沧州小住后,又去孔家庄徒弟处,再去清风寨投花荣。这四人都是宋江故旧,上梁山后自然都是心腹之人,因花荣神力神箭,骁勇能战,故鞍前马后,必是此人。
宋江的水军头领,唯李俊为首。梁山八百里水泊,水军是第一道防线,首当其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梁山不乏水中好手,计有李俊、阮氏三兄弟、张氏兄弟、童氏兄弟等一众好汉,而充当水军首领的必是混江龙李俊,何也?宋江结义兄弟,而且三次救宋江,是宋江的救命恩人。
宋江代政后,安排座次,忠义堂上,一宋、二吴、三公孙、四花荣、五秦明,六、七是吕方、郭盛。秦明,花荣小舅子。吕方、郭盛少年有为,一表人才,现在破格提拔,自然感恩戴德。两人虽比不上花荣、林冲勇猛,但是做为宋江护卫,已经绰绰有余了。
前后左右寨分别以林冲、呼延灼、李应、柴进为首,水寨以李俊为首。
宋江主持梁山后,宋江、吴用房内安排的是吕方、郭盛。卢俊义、公孙胜房内安排的是孔明、孔亮。
掌管钱粮收仓廒的,左边柴进,右边花荣。
林冲、秦明、呼延灼、李俊、张横等分居旱水各寨首领。
宋江之悲剧在于招安朝廷,实现他出为良将,名垂青史的愿望。
我曾把宋江比作刘备,但宋江终不能作刘备,更没有曹操睥睨天下之豪气,杀伐决断之果敢。宋江上梁山,是逼上梁山,是受晁盖牵连不得不上梁山,他与晁盖、三阮、武松不一样,宋江上梁山是被动的,是被从法场劫去的,他心中贪恋的是大宋的荣华富贵,而不是梁山泊的逍遥快乐。他结交无产阶级的绿林好汉,是要为他出力的,他结交的朝廷军官,是要为他站队的。他聚义一百零八将,自坐寨主,风风光光,轰轰烈烈,是把梁山泊当作一个筹码,与大宋来交换他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所以宋江根本没有与朝廷决裂的革命精神,他所做的,就是大军一到,马上谈招安,胜利谈招安,他既要从皇帝面前买好,就要奉承巴结带兵的官员,你看他对高俅的态度,就知道宋江不但投降皇帝,还投降皇帝面前的佞臣。甚至为了招安,他不惜买好李师师,只为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达于天聪。怪不得毛泽东批评《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鲁迅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作者:柳斌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