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武汉市14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跟着喜讯一起传回来的是衡水第二批、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们首战告捷,“原地休整,等待再出发”的消息。
“谢谢你们的悉心照料,我的病才好得这么快。衡水医护真的特别棒!谢谢!”休舱前,即将出院的“老钱”跟在武昌方舱工作的队员们约定,亲情永续,“以后再来武汉就是走亲戚,我来招待。”
……
这样的情景,我市支援湖北的68名“白衣战士”都不陌生。自首批衡水支援湖北医疗队赴武汉,已经整整45天了。这些天来,队员们虽不在一处,但他们各自用行动践行着衡水医护责任,让勇于拼搏、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衡水精神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金银滩医院、江岸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以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恣意绽放,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肯定。
68名队员 闻令出征
灾难来临时,医护人员也属于非紧急避难职业。在这场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全国4.2万余名医疗队队员背井离乡,奔赴湖北疫情第一线……
1月26日,在衡水市人民医院的医护工作群中,一条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紧急召集令发出后短短几分钟,就激起了全院医护人员的斗志,“我报名去武汉”“我也报名!”“我是党员,我先上!”自此,掀起了衡水市医疗力量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序幕。
“我年轻,有的是力量和精神头儿。”“90后”田鹏,是衡水市人民医院初级检验师,虽是年轻辈儿却是科里最早报名的一个。出发前,他把父母和两岁的女儿托付给娇弱的妻子,叮嘱她:“照顾好家,我去去就回。”
衡水市三院护士武威,是瞒着父母上的列车。刚到武汉,看到同行队员和家人通话她就红了眼眶,“我爸妈以为我还在衡水防疫一线,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说。”就这样,一直瞒了十天,直到母亲觉察,她才放下了心中的忐忑和惦念。
衡水市四院心内科护士长代金占,是首批队员里面唯一的“70后”,也是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战斗的一名老战士。召集令一出,他也即刻请战,他说:“我不来,别人也会来,我是党员,难道不应该比别人早一步站出来吗?”
深州市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刘俊环,有8年重症临床工作经验。疫情发生后,她把两个年幼的孩子送回唐山婆婆家,多次主动请战,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她说:“病房是医务人员的战场,救护伤患是我的责任。”
……
68名医疗队员,闻令出征。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他们抛下儿女、父母以及丈夫、妻子的身份,一往无前。他们挺身而出的样子,像极了身披铠甲的勇士,他们出征时的坚定,正是我们克服灾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这场生命保卫战 行动是最好的答案
衡水市卫健委在全市市县级医院抽调的支援湖北医护人员中,既有重症科及呼吸科等专业的护士、护士长,亦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及主治医师等。他们因为多年来在本职工作中的专长和出色表现,被优先抽调到了武汉医疗一线。
重症组是感染风险最高、最危险的地方,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这里是生与死对决的火线。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组,包括李振兴、王艳磊、吴建朝等在内的衡水首批支援湖北医护队员,从1月27日抵达武汉至今,一直夜以继日地守护在那里,以仁义为盾牌、用术业做刀枪,为患者捍卫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这是一场生命保卫战,行动就是他们最好的回答。
“要注意看好血滤机,这个应该这样操作……”李振兴,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ICU副护士长,有着13年的重症ICU工作经验。在武汉市第七医院的重症病房内,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处理医嘱、分药换药、联系协调……几乎没有过片刻停歇。当其他队员都开始轮休,他又主动放弃轮休,指导前来增援的队员。他说,“胜利就在前方,疫情不除,我不退!”坚定的话语掷地有声。
在不足5平方米的检验室中,为了给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田鹏凭借多年的检验技术,再动脑筋,提高样本检验速度,将原本30分钟的检验过程缩短到不足2分钟,在8小时的时间内,他像机器一样分秒必争,完成着对260多个样本的检验。面对繁杂的检验任务,他说:“一个样本就是一个生命!”
在医疗一线抢救病人过程中,情况紧急的状况经常出现。吴建朝、王艳磊、谢爱静等医护人员为了抢救患者,在来不及做防护的情况下,冲上前去为病人插管、急救。事后,他们想到地仅仅是,“若感染了会不会影响工作?”还有衡水市人民医院的呼吸专业主治医师齐娜,在27分钟时间里,凭借高超的医术水平和多年的诊治经验,将一名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武昌方舱医院工作的“老大哥”苏艳文,是景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患有高血压。穿上防护服进舱,他感觉十分憋闷,动作也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然而,他却并不退缩,而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你一定行。”就这样,逐步适应了舱内工作。
一幕幕催泪的画面,一句句感人的话语,让武汉人民看到这支拥有“衡水”这个共同名字的队员们坚不可摧的精神和力量。
千里驰援 大爱无疆
这些天来,衡水医疗队的队员们秉承医者仁心,俯身一线,竭尽全力地救助患者,向武汉人民展示着衡水“大爱”。
在武汉金银滩医院里,衡水市四院护士郭文昊除了基本的医疗工作外,还要为患者喂水喂饭,被他感动的患者们纷纷在他的防护服上写下名字。
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里,衡水市人民医院副护士长谢爱静认识了一名与自己同岁的女患者。不幸的是,女患者的丈夫和孩子也相继确诊,得知她病情加重,谢爱静一边拼尽全力的抢救,一边眼含热泪地握着她的手,为她鼓劲儿,鼓励她要活下去。
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衡水市二院急诊重症科医生孙涛耐心地指导与呼吸机配合不佳的患者老张,在教他调整呼吸的同时,根据情况调整机器参数。老张呼吸困难得到明显缓解后,对他竖起大拇指。
在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支援的衡水市五院护士、衡水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张宏亮,率领着李森、齐宏国、郭珊珊、陈晶等15名衡水队员,坚守在B病区,在他们悉心的护理下,该区域首先实现了休舱。
故城县医院心内二科医生任运达,帮助一位肺部感染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翻身叩背,还指导其儿子必要的护理知识。父子二人十分感动,患者的儿子满眼泪水地说:“谢谢您,远道而来的衡水大夫。”
“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才能这么快战胜病魔!”一名患者在出院前,激动地对衡水市二院护士谷俊丽、马春爽说。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患者与她们拍照留念,说一定要把她们的模样牢记在心里,一生一世也不忘。
年轻的脸庞 青春的力量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服装,就要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搏杀……”在这段不寻常的日子里,这些话语不时地被人们提起。
“武汉,我们来了!”从衡水出发的68名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中,共有23名“90后”队员。他们第一次将头发剪这么短,第一次穿上成人尿不湿,第一次给患者喂饭、喝水……这些“90后”诸多的“第一次”,也是无怨无悔的“逆行”印记。
在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安平县医院护士孙帅帅和同队的两名女护士为了防止传染,更容易开展医护工作,到达武汉后,一起舍弃了长发剃了光头。
在武昌体育馆里,90后大男孩李森一边忍受着眼罩过敏引起的红疹疼痛,一边坚守在阵地上。李森说:“通过这次支援湖北,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信念——救死扶伤!在这场面对疫情的战役中,没有年龄分别,只有肩负责任和使命的医护工作者!”
衡水市四院的王瑞,是武汉市七院的重症二组里唯一的男护士,热心的他把所有的重活都揽到自己身上,成为“神仙妹妹”团队里的暖男。
这些“90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了国家的希望。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我们看到了青春的力量,也看到了使命的传承。
方舱休舱,但衡水医疗队在武汉的医疗支援还在继续,“疫情不除,我们不退”是他们最坚定的心愿。
武汉大学的早樱如期盛开,衡水街头,迎春花花开正旺……春天已悄然而至,我们坚信,这场抗“疫”阻击战终究会以胜利的方式落幕。加油吧,“白衣战士”们!450万衡水人民,你们最坚实的后援团,期盼着英雄们早日归来!
望凯旋,待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