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小区值守
小区门口是我的值守岗位。此刻,人世间只剩下黑与白两种颜色。
一张旧桌子,一把旧椅子。分包单位、小区物业、社区党小组组成一个战斗堡垒。
填表登记、测体温、识车牌……人们都戴着口罩,物业大姐还是一眼就能认出谁是谁。
居民们有的配合,有的不配合,感觉疫情离他们很远。劝阻,是为了远离病毒。
“出入请登记”“请您戴口罩”……
“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家里”。减少外出,小区封闭,成为人与人最亲密的武器……
上班高峰已过,人员车辆出入稀疏,除了疫情,我们已无话可说。沉默,短暂的沉默,心疼天使的翅膀无处安歇,祈祷蔓延的疫情快点刹车。
小区门口正是风口,风渐渐凉了起来,踱步是取暖的最好方式。三个小时一轮班,等待让时间变得格外漫长,天气预报说,晚间有小雪。
立春过去了,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等到那迟来的春色……
◎“村村响”抗疫记事
早晨,北漳淮乡21个村的56只大喇叭同步响起,发出同一个声音:最新疫情通报!
被大喇叭惊醒的,还有家家严阵以待的狗狗,树上异常机警的鸟儿以及村口执勤的村民。
乡村并不需要洪钟大吕,这些“村村响”大喇叭说话权威,声音洪亮,是抗疫宣传的最佳工具。它们架在村庄的最高处,能把病毒、谣言隔离,除了风声、飞鸟和雪花,不可放进任何“可疑”物体。
村庄在口罩里度过春节,蛰伏是最有效的战斗方式。
田野上遍布着喇叭士兵,村村响起春天嘚嘚的马蹄声……
晚上,大喇叭又响了,为村民报平安:
村民们注意了,今日无情况,进村的只有春风一缕,麻雀三只……
◎湖北姑爷
——致敬冀州籍火神山医院医生韩丙超
穿上防护服就是披上战袍,你是火神山的火神,在武汉大地降妖。
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下“湖北姑爷”,让所有的湖北人都心头一热。
湖北人说,一个姑爷半个儿;东北人说,姑爷是“高戚”。
“湖北姑爷”霸气而温暖,像一团火在燃烧。你说,守护您的平安是一个姑爷的孝道。
你身着防护服站成灯塔的样子,引领寒冬里的人们迎接春天的来到……
◎电工三剑客
——致敬中建三局河北深州籍青年电工张涛、张晔、谷耀利
从深州返回武汉,从后方返回前线,950公里,12小时,星夜兼程。
本已远离病毒,逃出黑暗,刚刚解除隔离,电工三剑客又开始逆行。
雷神山在召唤,使命在召唤。
一声号令,召必回!他们都是电工,自带光明。
挥舞着改锥的利剑,行走在零线与火线之间,铺线、安装开关、照明……
雷神的职责是消灭瘟疫,你们用电流为雷神舒筋活血,储蓄能量。
仰望,抚摸发光的事物,生死两极之间,甘愿用血肉之身做导线联通。
将生活安放于高处,火花暗涌的线路上,响起一阵翠亮的鸟鸣……
◎背包侠
——致敬冀州80后青年田磊
国内发生疫情时,他正在迪拜参加医疗展会。
一定要快速赶回去,做一次生命的逆行!
战疫,需要的是装备,口罩、防护服必须要用。跑遍展会、药房、门店,到处都亮起红灯。排长队、出高价、分批抢购,秋风一样横扫迪拜。
五天时间,备齐了3000副N95口罩、100套防护服。
时间就是生命,病毒比快递快,比飞机快。战场硝烟正浓,不能等!家乡尚在病中,不能等!
因此,他选择做个“背包侠”,要把物资背回来。
行李超重,也要回!改签机票,也要回!
背负着沉甸甸的真情,穿过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到医院做了无偿捐赠……
作者:杨万宁
编辑:李耀荣